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应将“维权”纳入农民工培训内容


当下,到处都在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培训活动。这是党和政府为加速城乡劳动者群体融合、整体提高本区域劳动力含金量的有效措施。我为这种治本式提高生产力模式感到欣慰并叫好。与此同时我还觉得,如果职能部门能够在培训课程中,加授农民工“维权”的相关知识,那么,这种培训就更加完美了。
建议将“维权”内容纳入农民工培训课程当中,并不是我的心血来潮。回眸社会现实,农民工在劳动纠纷中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依然严重。相当部分眼光短浅的企业资方,在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利用农民工“维权”知识缺乏的软肋,侵犯劳动者权益时肆无忌惮。所以,授“维权”和授技能就变得同样重要。
首先,授技能的同时授“维权”,能够完善农民工的知识结构,使之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法律武器,而不是采取非法的暴力“维权”行动。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就看过很多上述的事例:农民工因为在企业资方花样百出的违法行为面前“维权”受阻,所以非法地以暴力来反抗企业违法。
其次,授农民工技能的同时授“维权”,能够震慑那些肆意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违法企业。我看到好多心存侥幸的企业,当其违法行为被劳动者举报到劳动监察部门甚至起诉到法院时,虽然想方设法掩盖自身的违法事实,但大都输了官司赔了钱。可见,农民工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权,企业违法的成本就增加了。
第三,授农民工技能的同时授“维权”,其实也是的对遵纪守法企业支持和鼓励。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农民工想在劳动过程中享受应有的权利,当然必须依法尽好相关的义务。经营实践中,一些几十人小企业劳动纠纷不断,几千人的大企业反倒运转正常,其奥妙就在劳资双方是否都做到了依法“维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在向农民工传授“维权”知识方面也是通用的。纠纷发生后职能部门垫钱为劳动者补偿等应急措施,在现实中无疑还是行之有效的。但未雨绸缪,将劳动纠纷的解决纳入法制的框架,则是成本最低的社会和谐场面。所以,授农民工技能的同时授“维权”还是很值得的。(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