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员、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年海反映: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面积至少2000万公顷,采矿区、畜禽养殖场、垃圾处理场地、交通干线两侧等地区的超标情况尤为严重。
一、公布农田污染情况的必要性
土壤污染情况
以广东为例,从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项目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跟踪调查,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土壤汞、镍污染最严重,蔬菜中铅、镉残留较多;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2002年12月,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广东珠江三角洲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尽管调查数据目前还未获准对外公布,但一份报告可见其一斑。报告显示:在选定的1万平方公里调查区内,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严重,其中重度污染面积35.9%,清洁土壤只占到10.61%,其余为轻微污染。与此对应,通过对重金属污染区采样的蔬菜、大米、水果样品分析测试,蔬菜样品中镉、氟、铅、锌、铬、汞元素均不同程度超标。近年来,经广东省地质勘查部门的初步调查证实,广东省耕地土壤质量有恶化趋势。在珠江河口周边约1万平方千米范围内,土壤高氟异常区为5263平方公里,高镉异常区逾6000平方公里,受人为污染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高,镉、汞、砷、铜、铅、镍、铬等元素污染面积达5500平方公里。
公布农田污染信息的必要性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居民身体健康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污染土壤上生产的农产品,往往会出现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因此,根据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调整农作物布局是控制农产品品质下降的关键措施。目前,一些农田污染程度已经达到不能再生产农作物的程度,农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等基础信息土壤污染的信息知之甚少,再加上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根据特定土壤及环境情况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而且,由于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灌溉普遍,酸雨比例高,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大,这些都加剧了农田和水的污染程度。因此,对农田污染状况进行科学调查并逐步公开相关信息,对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生产布局,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目前网络信息发达,关于环境污染的负面消息让民众甚为担忧,如果不加强信息的权威披露,则会更加剧民众的恐慌。
二、具体建议
1、按照土壤调查技术规定,合理布点监测,建立土壤背景值数据库,并逐步建立重点土壤污染源信息、水环境信息、重大项目环评信息的披露机制,搭建环境信息统一对外发布的网络平台,逐步公开土壤污染普查或调研信息。
2、根据土壤污染监测结果,建立农产品生产环境认证制度,以达到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生产布局的目的,保证农产品安全。一些污染土地可以用于种树或花草等,难以修复的农田也可以用作工业用途。
3、将农田修复的财政投入列入政府预算,并加大投入力度。
4、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攻关,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等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地,创建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
5、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对修建水库和灌溉体系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地下水资源,为农田提供清洁水源。
(参政议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