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致公党员、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反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超5000万,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人口的持续攀升,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虽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目前我们所做的正逐渐难掩其片面与乏力。这当中,就与留守儿童新呈现的问题有关。了解和熟知这一群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帮扶,更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两大新问题
1、近年来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对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也衍生了一些留守儿童上学的新问题。
首先,是“上学难”的问题。一些边远山区的孩子因此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人身安全无法保障。有的虽有校车接送,但很多乡村校车不规范,而且经常超载,由此也会衍生出许多新问题。其次,是上学交通成本增加,或者住宿等生活成本增加。农民子女教育费用加重,孩子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这些由于农村学校合并所带来的新问题,如果得不到适时解决的话,将加重农村学生及其家庭的求学困难,加剧留守儿童的辍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倒退。
2、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而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据官方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据心理学家研究,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据调研,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对未来感到迷茫”、“自卑、逆反心理严重”等心理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两大新问题的建议
1、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不宜“一刀切”,建议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专项调查小组,深入调研当地的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的设置与质量等实际情况,根据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在具备合并条件,如交通安全问题已解决、中心学校师资编制充足、后勤配套比较完备、农民群众支持认可的地方率先进行调整;而对那些边远偏僻、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具备集中办学条件的地方,则仍应保留原有村办学校或教学点,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和支持指导,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2、加大对已经合并的学校的财政投入,落实好师生的吃、住、行等配套设施,尤其要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
3、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心理专业人士调研出台《留守儿童心理调查报告》,从专业角度评估现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包括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各个层面的科学的解决方案,制定五年心理关爱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4、建议教育部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救助中心”,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心理管理,并形成结对帮扶、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沟通交流等制度,把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5、动员民间志愿队伍,形成长效关爱机制。特别是用工企业要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寒暑假期、中国传统节假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关爱活动,通过定期、有意义、形式丰富的活动,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多的企业,还可组织开通定期的“亲情电话”、“亲情视频”或“亲情交流”等活动,由企业出资组织外来务工人员与家里的“留守儿童”通话、聚会,通过定期的交流,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成长。
(参政议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