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要多管齐下维护校园安全


前段时间,全国发生多起在学校区域伤害学生的恶性事件后,各地都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保证学校安全,例如在上学和放学时段派警员到各学校门口执勤等。但由于警力有限,除了上学和放学时段,日常大部分时间公安部门不太可能在学校派驻警力。为此,惠州市委会有关专家认为:
目前,全国各地党政一把手亲抓校园安全,政府各部门携手联动,加强人、财、物等投入,全方位巩固校园治安科技防范、法治防范和社会防范,尤其是公安机关上下齐心、左右协调,出台“八条措施”、“五进校园”等举措,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各地组织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建专业化保安队伍;全面加强校园周边及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深入开展隐患调处矛盾纠纷排查。如,京沪等地启动校园安全日报告制度;广州市校园安保骤然升级,部署特警护校;惠州市推广“一校一张平安地图”;东莞校园有警察站岗,保安全部配备警棍。尽管如此,沉疴需猛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如同治病康复,既需超常严打,亦不能忽视“强身健体”。时下,各地正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应该结合这三项重点工作,从源头上抓起。
不久前,我省公安机关明确指出,新时期社会治安工作,要从传统的“打、防、管、控”,向“管、防、控、打”的战略思路调整。这是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模式的创新。君不见,昔日我们的校园缺乏基本治安保障,保安缺乏基本素质能力,安保缺乏基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孩子缺乏基本的自卫能力。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据此,热切期待各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在对校园治安采取超常安保同时,结合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强化学生自身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社会治安法治常识,强化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校就配备了校警,出台了《校园安全法》,颁布《学校和社区危机指南》;日本的《校园安全法》还为小学和幼儿园配备了警棍、钢叉等自卫工具,幼儿园利用安全教育画册教孩子们如何逃生,遇到毒气的时候如何用毛巾捂住嘴巴,非常生动,也很实用。我国在这方面也早有部署。1996年,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深入、持续开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开展,并且要结合社会发展进行创新。
面对几起惨案,痛定思痛之余更要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我们既要强化青少年生命安全、交通安全等的教育,更要净化社会环境,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唯有如此,才能维护校园平安,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钟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