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美洲的洪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孙子黄子迪来到致公党台山市委员会办公室,向致公党台山市委会领导及办公室专干讲述他在罗省秉公堂主席、福地会会长马培道的帮助下,终于在洛杉矶中华坟场找到了黄三德的墓。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几十人陪同黄子迪到洛杉矶中华坟场拜祭黄三德,黄子迪先生也完成了“墓前拜祭”夙愿。其间,当谈及“洪门大佬”黄三德一生的仗义豪迈时,众人无不动容。
黄三德,字传镒,广东省台山县四九镇人,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天资聪颖,有“神童”之称,却因无钱交学费,仅读了三年私塾。光绪四年(1878年),15岁的他凭几十块钱和几个同辈出国闯“金山”(即美国旧金山),做过洗衣工人、送货员。后因生活所迫而加入洪门,几经磨砺,于光绪九年(1883年),带领洪门联合侨民坚决抗争美国政府当局掀起的反华排华浪潮。黄三德心系洪门和华侨,在侨胞中的威望很高,于1897年被推举为三藩市(旧金山)致公堂盟长。1903年,通过孙中山哥哥孙眉的引线,黄三德与孙中山一见如故。次年,孙中山赴美演讲,抵达三藩市后因保皇会党徒和清廷驻旧金山领事何�v的告密、诋毁,上岸后旋即被美国海关以“中国乱党”的罪名拘禁并准备遣返回国。黄三德认为“救孙就是救国行动”,毅然决定全力以赴营救孙中山。将孙中山保释出来后,他更是聘请了当时檀香山著名的律师和利为孙中山打官司,历时17天的审判,最后在华盛顿最高法院获得胜诉。孙中山安然脱险,顺利入境。为了支持辛亥革命,黄三德不断地发挥着桥梁作用,不仅尽力营救孙中山,还亲自陪同他到美洲各地发表演说,倡议华侨为革命捐款。1912年3月1日,孙中山将卸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表彰黄三德对革命的贡献,特地发给他旌义状:“黄三德君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始,懋著劳绩,历久不渝,应发给最优等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厥义。此旌。” 1936年,由黄三德口述,他人整理,出版了《洪门革命史》一书。该书较详尽地记载了辛亥革命期间,洪门致公堂支持革命运动,与孙中山、同盟会在美洲共同战斗的事迹。
只要有机会到黄三德台山老家参观的人,几乎没有不被感动的。作为一个组织机构遍布美洲的洪门致公堂“大佬”,他的故居却那么简单、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财富留给后人。为了见孙中山,为了革命而错过祖屋“入伙”的时间,以至于一辈子再没有机会踏进家门。黄三德那种无条件支持革命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动。黄三德的行为,代表了当时海外华侨希望祖国尽快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富强的迫切心愿。他对于辛亥革命的贡献,足以称为中华民国功不可没的功臣。
(台山致公:余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