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壬辰年春节,笔者在一次团拜会上和悉尼华人逍遥同乐会会长郭毅为(原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主委)老先生不期而遇。他和夫人黄女士一起从澳洲回来广州过春节,然后再往泰国探亲。
郭老祖籍广东普宁,新中国成立后从侨居地泰国归来,一直在广州工作,是知名民主人士。上世纪末离休后移民澳洲和那里的家人团聚。他年过八旬了,依然身体硬朗。他出国前,和我交往多年,这次久别重逢,亲切交谈起来。
在交谈中,引起我最大兴趣的,是他主持的悉尼华人逍遥同乐会。郭老津津乐道,且有谈言微中之妙。
逍遥同乐的老年新移民
郭老是闲不住的人,移民悉尼后突发奇想,要让那些在中国大陆为社会贡献几十年的老年新移民身心健康地生活,逍遥自在地共同享受晚年乐趣,于1999年牵头成立了逍遥同乐步行队,每周结伴步行郊游一次。起初只有9人,后来逐步发展到100多人,以中国大陆老年新移民为主,也有港澳台和东南亚的老年华人新移民。这支队伍中高级知识分子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大陆的离退休干部也不少。
步行队的老人们手持当地政府发给的老年优惠卡,自备食物,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陶治人生情操。此外,还组织一些参观活动,举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养生讲座,深受大家欢迎。
闻风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多了。经大家同意,于2004年正式改名悉尼华人逍遥同乐会(简称华乐会),社区政府还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固定活动场所。可以说,这是华乐会的新起点。
老年人新鲜事
在和郭老的交谈以及他提供的资料中,我发现了许多很有趣味的新鲜事。华乐会是当地成立时间较短的“年轻”民间组织,同时又是平均年龄最大的“年迈”华人团体,独一无二。
在这个社团里,他们不设人们常说的“领导班子”之类,而是由会员们推举的正副会长和理事组成了“服务小组”,小组成员实际上是当服务员角色。比方,步行活动之前,分管会长先走一遍察看路况,决定具体践线,出发时向参与者交代注意事项,保证一路平安。比方,举行讲座、座谈,分管主持人和相关专家、学者精心策划,届时亲自布置会场。每次大小活动,都会有不请自来的热心会员争当义务工。虽然是个松散组织,没有规定邀交会费,但大家都有较高的自觉性维护团队形象,并且乐于资助团队开支。包括服务小组成员在内,会员们承担各项工作任务,都不讲报酬,分文不取。这些,在他们那里司空见惯,这与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不无关系。
华乐会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没有政治背景,没有政治倾向,而会员又来自四方八面,阅历各异。因此举行各讲讲座、座谈,有个不成文的“君子协定”,强调知识性学术性,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不展开争论,不强加于人,更不要求什么统一认识,让参与者在友好、详和氛围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这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把更多的老年人吸引进来。
眷恋故土家乡
悉尼倡导的多元文化,为华乐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华乐会既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协助政府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又鼓励会员们关心、热爱故土家乡。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热爱澳洲,也热爱祖籍国”,追求融入社会眷恋故土两兼容,不断促进澳中友好。
在这方面,当地的华文报《澳洲新快报》、《澳洲日报》等有很多报道。华乐会的许多活动都是开放的,每周举行的步行郊游和交谊舞会,常有原住居民和欧、亚各国的后裔或移民前来参加,同歌共舞,亲如一家,既为社区服务,又促进民族和谐和中西文化交流。
同乐会的老年人毕竟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几十年,而今身在异国他乡,穿的是西装,依然是炎黄子孙,依然有一颗中国心,依然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感情,尤其在传统节日里,他们倍加思念故乡和亲人。一次,华乐会在市政大厅举行春节联欢,主席台上挂着五个象征吉庆的大红灯笼,后幕上写着“春节联欢”四个大字。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和社区官员、各社区华人社团长者应邀出席。会上,演出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彩文艺节目,总领事邱绍芳演唱流传海内外的《万水千山总是情》,社区官员何先生用普通话代表政府向大家祝贺新春。联欢会一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充满了故土家乡的节日气氛。
当地华文报《澳洲新快报》评论这次联欢的另一个特色是,不但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也吸纳优秀的西方文化,中西融合,不同的观众得到不同“口味“的满足。在盛行多元文化的澳洲,这次联欢也算得上是一次小型的多元文化的老人同乐活动。
还有一次,同乐会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联欢活动。大年初二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春节舞会,年初三以中华文化为主的年拜会,所在地的艾士菲市的正副市长、秘书长等分别参加联欢,不少世居澳洲的本地人和其他欧亚国家的移民、后裔也兴高采烈前来参加。这次联欢,除丰富多彩的中西文艺节目,还有富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楹联和谜语,其中有一副众人拍手叫好的春联:
神州赤子天涯贺岁歌同乐
澳国黄孙海角迎春舞逍遥
祝福中国走上康庄大道
自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华民族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奋起全面抗战。华乐会中的老人几乎都经历了这场大灾难,无不同仇敌忾。在中国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同乐会和广州同乡会等联合举办了歌颂抗战胜利的音乐纪念会,全场三百多人都沉浸在国难沉重的悲壮气氛之中。
华乐会会长郭毅为在会上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遭受最惨烈的历史浩劫,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今天纪念抗日胜利六十周年,就是回顾历史,不能让悲剧重演。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尹利亚讲话时特别指出,不管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是祖国的和平崛起,都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的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
纪念会上,童年时深受日本侵略军之害的余振龙先生在演唱《松花江上》时,感情激动,歌词中那一声声“爹娘啊!”的悲惨呼喊,揪人心顺肺,催人泪下。歌唱家金效强一曲《嘉陵江上》,唱出了神州大地热血青年的满腔怨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欢乐合唱团、文华社妇女舞蹈团等演唱了和表演了《胜利之歌》、《我爱你中国》和《为祖国干杯》等歌舞节目,充分证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打败了侵略者,而且正在大踏步走上了民富国强的康庄大道,同时表达了海外炎黄子孙对故土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伟大中国的良好祝福!
华乐会成立十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绩突出,得到普遍赞扬。2007年艾士菲市政府授予“澳洲日集体表彰奖”。2010年,澳洲民族和谐日那天,新州州政府又授予他们“集体成就奖”。同乐会会长郭毅为和理事陈耿基上台领奖,获得了热烈掌声。
这次有幸和郭毅为先生交谈,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海外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同时眷恋家乡,不忘故土,并促进中外友好,那堪称最高境界了。
(黄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