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工作 > 理论研究

“同心”思想与实践问题研究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第九个篇章《发展新篇》中,这是对毕节试验区的注释。毕节试验区作为科学发展的一张名片在《旗帜》中亮相,再现了毕节试验区23年来的生动实践。从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 持续发展”历程看,“山高、地贫、人穷”是20多年前人们对贵州毕节的印象。1988年,国家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自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毕节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喀斯特地区,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奇迹。2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口控制取得明显效果,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打造统一战线“同心”品牌作用,始于毕节、志在全国
  中央统战部杜青林部长在总结毕节试验区2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同心”思想,“同心”品牌,这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新探索,是社会服务工作由定点扶贫向定点扶贫与定向扶贫并重转变、由建言献策向出主意与办实事并重转变、由各自行动向体现自身优势与形成整体效应并重转变的新契机。
  毕节不断发展的20多年见证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同心协力、发挥优势,相互支持、有责共担的帮扶历程,也形成了同参与、同进步、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可以说毕节模式为全国其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由此我们想,“同心”品牌虽然起始于毕节,但不应止步于毕节,因为“同心”品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推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仅在毕节试验区适用,还可以在西部或其他贫困地区推广,立足毕节、意在全国,这应该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愿景。
  一个品牌的确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与时俱进的调试。在继续做好帮扶毕节的工作中,不断打造和完善“同心”品牌,这既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创新举措,也是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集中力量继续抓好“同心”品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受益面和影响度,走出毕节、走向全国,使“同心”品牌成为统一战线献计出力的精品名牌才是我们最终的夙愿。
  二、理解“同心”思想内涵,为服务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同心”思想,是新形势下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同心”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深刻揭示了“同心”是统一战线价值追求最核心的体现,深刻表明了“同心”是统一战线鲜明特色最集中的反映,深刻指出了“同心”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最重要的保障,为统一战线打造“同心”品牌,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行动指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从同情认同到最终选择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道相谋、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光辉历程,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同心”品质,谱写了参政党与执政党同心,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党同心,党同人民群众同心的光辉篇章。“同心”具有厚重的历史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思想上同心同德是根本,目标上同心同向是灵魂,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关键。“同心”思想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本质特征,又指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及参政党工作的目标方向和时代使命。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同心”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以“同心”思想指导新时期的民主党派工作,深刻把握“同心”内涵,认真开展“同心”实践,积极推进“同心同行”行动,更加自觉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三学两比”活动,切实同心同德跟党走,同心同向奔小康,同心同行谋发展。
  三、践行“同心”思想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以促进社会和谐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始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坚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无论是参与政治协商,还是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我们都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共同奋斗目标,都要把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共同价值追求,都要把坚持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共同政治责任,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新胜利。
  新时期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围绕“广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全力服务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紧紧围绕“抓好收入是最核心的民生,脱贫是最突出的民生,农村危房改造是最急迫的民生,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社会是最普遍的民生,就业是最根本的民生”六大民生问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合理诉求,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组织和调动各级民主党派组织的力量,积极参与我省统一战线开展的“同心同行”五大行动,始终坚持以助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以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发挥智力优势为主要方式,深入推进“同心同行”行动,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实现历史性跨越做出贡献。
  四、着力打造“同心”品牌,搞好社会服务,促进民生改善 
 “同心”作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著名品牌,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实现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实践活动。搞好社会服务工作既是与执政党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内在要求,也是致公党自身建设的客观需求。 
 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统一战线“同心”品牌的提出和实施,为社会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今年是致公党社会服务年,又是开展“同心同行”行动开局之年,我们要准确把握打造“同心”品牌的基本要求,明确“同心”品牌基本内涵,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基本标准,以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为主要内容,以有影响、见实效、能持久的活动为重要支撑,以实现参党与执政党同心,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党同心、党同人民群众同心为最终目的,结合致公党各级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实际,以致公党自身优势为依托,以全面建成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自觉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做到四个服务:一是主动服务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二是服务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服务于改善民生;四是服务于广大民众。民主党派要积极开拓社会服务工作的新领域,提升参政党社会服务的价值。
  参政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重要的政治意义,加强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实践,也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还是凝聚成员力量,发挥党派优势,在服务社会的基础上塑造参政党形象的需要。
  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服务工作对于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认真研究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同心”品牌的内涵,认真加强“同心”实践,深入推进我省的“同心同行”行动,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同心”品牌,使之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成为服务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有效途径,为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出贡献。


   (周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