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工作 > 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言献策、稳定大局、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困境,阻碍与制约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一)领导班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基层组织的核心力、凝聚力、感召力薄弱。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多是参政议政的骨干,或是某一领域具有一定威望的专家领导,日常业务与行政事务繁忙,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深入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导致基层组织建设缺乏创新,领导班子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组织的建设中,不能很好的组织和调动广大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二)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基层工作的被动性、随意性、不规范性。当前,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选拔与任命制度、任期考核制度,基层组织的生活制度、学习制度、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成员档案管理制度、成员职业发展与党派内部发展管理、党员退出制度等不健全,使得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展开得不到制度的保证与约束、规范,容易引发成员的不满,造成情感伤害,不利于基层组织的规范化运作与稳定发展。
  (三)基层组织的经费欠缺,导致基层组织活动和参政议政的热情、质量、吸引力得不到保证。各项活动的展开无不需要一定的基本经费支撑,例如活动场地、交通工具、误餐费用、通讯费用、学习资料的印制等。基层组织工作主要是依靠各成员的奉献精神和参与意识展开,长期的经费欠缺,容易导致基层组织活动的参与热情降低,活动难度加大、效果欠佳,吸引力缺乏。
  (四)基层组织成员的党内工作动力源于情感逻辑需求,导致基层组织成员的智力投入、能力贡献、情感寄托不稳定、难持续。各成员的党内参与都是其工作之余的投入,动力源于对组织的热爱、对活动的热情,基本是一种自觉、自愿、自制的过程,是在情感逻辑下进行和展开。各成员加入党派的需求有所不同,其在基层组织的表现自然存在差异,参与热情、投入和持久性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基层组织工作的永续发展。
  (五)基层组织的工作与活动没能跟上社会变迁的步伐,导致“旧供给”与“新需求”的矛盾、“旧意识”与“新意识”的冲撞、“旧方式”与“新方式”的错位。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过快,各种思潮充斥,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凸现,使得基层组织工作的展开无所适从。原有的基层组织工作思路、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在一些层面和领域不再适应新的环境,存在不能跟上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困惑,感到力不从心。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上级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与帮助是根本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级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与帮助就像“后方根据地”和“主心骨”。离开上级委员会的基层组织,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上级委员会大都设有专干,专职从事民主党派的有关工作,在时间、精力和组织上有工作保障。上级委员会定时定期的工作指示、指导与帮助,是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得以展开的根本和保证。
  (二)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领导班子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领导班子的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严把班子“选拔关”。为了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班子领导班子的建设,保证领导班子的素质和活力,在组建领导班子时,提议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差额选举、自主组阁、五年一届”的原则,严格选拔条件和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力求选拔出一支凝聚人心、合作愉快、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为基层组织的各项活动展开提供方向与保障。
  2、严把班子“制度关”。要建立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包括定岗定责定权,责任到人,通力协作。建议市一级委员会承担起制定基层组织各项管理制度的任务,指导、协助并监督基层组织履行各项制度。建议制定基层组织主委、副主委,以及支部委员的职能分工、定位与要求。建立支部年度工作计划与实施、年底工作总结、任期工作总结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晰、规范基层组织的责权利,指导和敦促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3、严把班子“培训关”。市一级委员会组织要对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增强基层组织领导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更好的履行基层组织参政议政职能。建议每年组织一次基层组织主委或领导班子业务知识培训。
  (三)参政议政是共同事业。广泛参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对国家大政方针以及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是基层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职能,也是紧密联系基层成员的共同事业。
  1、倡导每年“一案”。为了强化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激发广大成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建议基层组织每年选定一个集体提案,就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成员开展各种社会调研活动,组织成员共同参与调研、撰写提案,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发挥作用、增进交流、互通情感。
  2、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输送成员参与政府与社会活动。通过输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各类政府部门的监督员的方式,为骨干成员提供参政议政平台,更深入、更全面、更直接的参与各项政治生活与社会活动,更好的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四)组织生活是纽带
  组织活动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派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基层组织活动要结合现实情况,努力在思路上创新,力求内容和形式创新,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1、建议将组织活动与广泛联谊活动相结合。加强基层组织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基层组织与其他党派等社会组织、党政部门的联系,通过集体外出考察调研、举办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拓展组织成员的视野。
  2、建议将组织活动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围绕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成员的专长,积极展开调研,撰写提案信息,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3、建议将组织活动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党派成员各自的优势,积极做好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医疗咨询、科技咨询等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4、建议将组织活动适当扩大到成员家属,方便成员安排时间参加组织活动。基层组织的活动基本上在周末进行,客观地影响的成员的家庭周末生活,尤其是子女住宿的成员,更是难以在宝贵的周末时间里兼顾到家庭和党内活动。这也是造成基层组织活动参与人数少的一个客观原因。邀请成员家属自愿参与,也有利于成员家属更直接的了解我们党的工作与活动。
  (五)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系列活动。
  履行参政党职能,反映社情民意,是基层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职能,也是紧密联系基层成员的共同事业。为此,建议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系列活动,使得基层组织工作具有计划性、连续性。
  1、一条主线是坚持基层组织工作与参政议政系列活动相结合。组织成员广泛参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对国家大政方针以及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成员在参政议政中密切联系,开拓视野。例如,为了强化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激发广大成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可以就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定一个题目,组织成员开展各种社会调研活动,组织成员共同参与调研、撰写提案,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发挥作用、增进交流、互通情感。
  2、一条主线是坚持基层组织工作与系列社会活动相结合。通过策划系列社会活动带动组织各项活动的展开,例如帮扶助教系列活动、文化下乡系列活动、法律咨询系列活动等,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策划系列对社会有益、对组织发展有帮助、对成员了解社会和参政议政有帮助的社会活动。
  (六)党内贡献助推职业发展是源动力
  基层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部门,且多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本职工作繁忙。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兼职,加之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受到多方面限制。一系列状况表明,单靠自身开展工作难度很大,必须依靠中共基层党委和民主党派上级地方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上级地方组织应当积极加强与成员所在单位或系统的中共党组织联系,可以主动上门到成员单位介绍该成员在党派组织的情况,了解成员在单位的各项表现;也可以约定时间集中邀请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座谈,相互交流党派成员的情况。加强双方的联系与沟通,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关爱和助推骨干成员的职业成长与发展。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发展思维、创新意识、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与民主党派内部的推动力,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基层党派组织建设将会迎来新局面。


(作者乔 羽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常委,致公党佛山市委会主委,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副区长,此文为作者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二十七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的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