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工作 > 理论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时代的见证——致公党宣传阵地建设的历史回顾


宣传阵地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致公党是八个民主党派中最早成立并唯一成立于海外的参政党,其宣传阵地的建设过程也是党派历史中重要的见证。


一、宣传阵地建设的历史回顾

1、通过发表时政声明开展舆论宣传工作

自建党以来,致公党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通过各种途径不懈探寻救亡图存之道,特别是通过发表时政声明,提出和实践政治主张,紧紧地利用这一舆论宣传方式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为开展自身宣传阵地的建设做了一些基础性的探索工作。

1946年11月2日,在国民党片面宣布召开其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前夕,致公党发表了《致公党对时局意见》,提出应该按照“政协”决定,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其宪草应根据政协修改原则,由宪草审议委员会起草全部条文,以备制宪的国民大会采用;指责执政党不顾政协决议,宣布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此种举措确可能引起全国分裂之危险;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其对华错误政策,立即撤出驻华美军,停止助长中国内战之一切物资援助,并声明致公党愿与为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任何党派携手合作。1947年2月27日,致公党针对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继续其一党专政与个人独裁,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包办国民大会,而造成的通货膨胀、金融动荡、商业凋蔽、民不聊生的状况,发表《中国致公党对时局宣言》:要求国民党立刻取消“钦定”的伪宪法,立刻实施关于保证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和四项诺言,立刻释放除汉奸外的一切政治犯,然后由国共双方协商全面停战,实现和平。扩大党派协商会议,遵循过去政协路线与精神,解决国是争端。《宣言》在谴责国民党政府未能采取有效的护侨政策,纵任各地侨胞的生命财产遭受当地政府之残害的同时,为广大海外华侨的利益奔走呼号。此外,致公党在这一时期还一再发表声明,要求美国撤退所有驻华的军队及军事训练人员,在中国普遍的和平未实现前,各国不得再对中国政府或任何一政党进行经济援助,任何国家都要遵守莫斯科外长会议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规定。

2、刊物宣传时代----《公论》创刊

1947年4月29日至5月1日,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第三次代表大会。致公党自“三大”以后也正由一个带着会党痕迹的旧民主主义政党向新民主主义现代政党转折。为了适应并把握住这两个重大的转折,《公论》作为致公党中央机关刊物。1947年12月创刊号出版,其《发刊辞》说:“为挽救当前国家民族之多难,力求中国和平与民主之实现”,“为适应时代之潮流,爰以一己之至诚,阐扬‘和平’与‘民主’之真义,出兹刊物的问世,藉以激励国人”,“取名‘公论’,是亦本‘万几决于公论’之意云尔”。

《公论》担负起对全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任务。6期的《公论》刊发了致公党的《宣言》、《政纲》和《告海外同胞书》,以及对时局的声明和评述,表明致公党对国家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致公党也借助《公论》发表了对其它党派的意见,对民主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公论》的创刊和发行是致公党建党以来的宣传刊物建设中的首次,标志致公党自身宣传阵地建设的起点,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公论》充分发挥一个新民主主义政党喉舌的作用,参与并推动国内的革命运动,功不可没;同时也在这场事关中国命运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致公党作为一个新型政党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形象;而对于致公党内来说,《公论》是研究这一时期致公党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是致公党前辈留存给后人的一份厚重的遗产。

3、多层次宣传阵地建设

1950年致公党中央党部移至广州之后,五、六十年代出版的致公党刊物更名为《致公通讯》。“文革”期间停止出版,1979年“七大“之后恢复出版《致公通讯》。《致公通讯》作为内部刊物在党内交流,不定期出刊,从每年两期发展到双月刊,再到月刊,至到1994年更名为《中国致公》,免费向本党党员赠阅。《中国致公》和致公党中央官方网站等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介绍本党中央及地方各级组织工作,介绍本党优秀党员事迹,宣传和展示本党形象的有效载体和本党党员了解时事、学习理论、相互交流的园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宣传队伍的建立,各地的致公党内部报刊和官方网站也相继建设,构成了多层次的宣传阵地。通过宣传阵地的建设,以致公党章程的要求规范各级组织的运行和党员的政治行为,以致公党前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宝贵经验,追求进步、崇尚真理的高尚风范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资源,激励和引导党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构建了完整的党内宣传阵地的建设,并积极开始了社会宣传的探索工作,完善了多层次的宣传阵地建设。

4、立体化宣传阵地建设

致公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致力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直秉承为侨服务的宗旨,坚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理念,在吸引海外人才问题上不断深入开展调研,并在对外的宣传中积极做好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致公党立体化宣传阵地的建设提供了可能。从宣传的单向输出到宣传的双向互动,从单一的宣传手段到多元的舆论引导,致公党在微信等新媒体的运营和建设中进行了探索,逐步构建了立体化的宣传阵地。

坚持发挥好多党合作制度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充分体现。在这一制度下,致公党作为参政党的作用和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国致公官方微信号、中国致公党新闻客户端等一系列的新媒介为致公党在党员教育和创新宣传工作途径等各方面提供了全新的可能,也为致公党宣传阵地的建设的提升提供了空间,充分整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信息传播,促进了全党党员对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直观认识和凝聚力。


二、宣传阵地建设的功能作用

宣传阵地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特殊的渗透力、巨大的辐射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其功能作用则集中体现为导向、聚合、激励、约束、传承功能。

1、导向功能。宣传阵地所营造的参政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超越成员个体而存在,成为参政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对个体成员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引导他们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政党整体的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引导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2、聚合功能。宣传阵地所营造的参政党文化实际上是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将密切个人与整体的联系,形成合力,提高参政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3、激励功能。参政党文化的激励功能,使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将促使每个成员认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4、约束功能。参政党文化的约束功能,对每个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促使参政党的工作机制、行为方式一以贯之。

5、传承功能。参政党文化是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为参政党的政治交接、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做到领导班子更替,但宗旨不变、信念不变、奋斗目标不变、传统作风不变,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宣传阵地建设的历史发展经验

致公党宣传阵地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致公党几经变迁和考验,始终秉持进步理念、认真履行职能、保持自身特色,在宣传阵地建设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给人以深刻启示。

1、始终与民族共命运同进步。

致公党成立在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挥作用,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围绕这一价值目标,在新中国建设历程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道路问题上,致公党在宣传阵地上一直坚定不移引导广大成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合作奋斗的实践中共同开辟出来的伟大道路,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民主党派的根本利益,一直坚定不移引导广大成员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3、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畅通和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觉贯彻多党合作方针政策,始终维护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以政党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4、坚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广大成员头脑中深深扎根,使优良传统更好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共识。

 

(供稿: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机关干部 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