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工作 > 致公风采

【缅怀】王宋大邱国义:心系侨海显特色 致力创新结硕果――罗豪才同志工作创新纪实


   

侨海是致公党特色和优势。罗豪才同志担任致公党中央主席后,致力于思维的超前和工
作的创新,在他的引领和亲自指导下,致公党的侨海工作更好地继承了优良传统,充分地
发挥了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倡导“五侨”联动
中央的涉侨单位有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
会、致公党中央、中国侨联五家(简称“五侨”)。罗豪才同志担任致公党中央主席后,
立即提出了“五侨”联动的思路。他上任伊始,便带领致公党有关领导,走访了国务院侨
办、中国侨联等单位,希望五侨单位共同合作做好侨海工作,这一倡议得到了各涉侨单位
的赞同。继而致公党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中央五个涉侨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做
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工作互动、形成合力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支持。此
后,从“五侨”领导的高层议事到“五侨”机关的工作研讨,从联合进行调研到共同接待
海外朋友,“五侨”开展了多领域、多渠道的密切合作,合作形式不断活跃,合作内容不
断丰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央“五侨”的联动,带动了地方“五侨”相继联动,形成
了侨界前所未有的团结协作的大好局面,大大推动了侨海工作的开展。
2001年,致公党中央和其他涉侨单位一起,深入广东、广西华侨农场进行考察,了解农
场的生产和经营状态以及归(难)侨和侨眷的生活情况。随后,“五侨”领导与国家财政
部领导进行了情况沟通,并共同磋商如何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和侨眷的生活困难问
题。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84个华侨农场的22万名归(难)侨和侨眷的养老保险问
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在这件事情的解决过程中,“五侨”联动的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
挥,“五侨”联动的功效得到了最实际的体现。
提倡“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发展战略,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致公党首次
将这一概念引入海外侨务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并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各有
关方面的赞同。
一些年来,国内有些地方和部门对海外侨务资源存在“重利用而轻保护,重索取而轻给
与”的倾向。如何使海外侨务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是侨务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
问题。2004年,在他的亲自指导下,致公党中央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中共中央提
出了《关于加强海外侨务工作,促进海外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着重对重视
和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中共中央领导同志
高度重视,并对建议作了重要批示。批示认为:建议立意深远,具有战略意义,针对性
强,切实可行,并要求涉侨部门研究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不久,中共中央有关领
导同志召集20多个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联席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批
示精神。
促进“筑巢引凤”
关注留学人员问题,是致公党根据形势发展,彰显侨海特色和优势的重要决策。
上世纪末,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率先创建了专为扶植留学回国人员企业的特区----留学人员
创业园。创业园刚掀起盖头,立即吸引了致公党关注的目光。1999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
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作了题为“筑巢引凤,精心培育,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健康发
展”的大会发言。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同志对发言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创业园花钱
不多,收效不小,要把这件事办好。李主席还在发言稿上做了亲笔批示:“数额不大,意
义重大,应支持。”这份发言被选送给中共中央领导参阅,并被收进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
议大会发言精选《国事建言》。此后,致公党中央连续多年就此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提
案,也正因为此,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后来成为了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指导委
员会单位之一。
催生“中国绿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促使很多已取得外籍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不
少外国专家也希望到中国工作,他们迫切需要一张“中国绿卡”。针对这一问题,致公党
中央走访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并于2000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
议上,提出了《关于给予来华创业的高层次人才长期居留权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提出
后,《光明日报》、《中国工商时报》等许多媒体以“致公党提出‘中国绿卡’的显著标
题予以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迅速将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相
继出台了地区性的法规和居民居住证(“地方绿卡”)。2003年9月30日,时任国家副主
席的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讲
到:“要去总结各地试办居民居住证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中国‘绿卡’制度。”2004
年8月15日,我国正式出台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并发放了“中国
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开启公共外交工作新局面
罗豪才同志高度重视并亲自引领,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工作部署,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当地有影响的洪门社团和侨领,积极拓展巴拿马、哥斯
达黎加、多米尼加、巴拉圭、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等未建交国家的公共外交工作,开启了
致公党公共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罗豪才同志主持致公党中央工作期间,本党先后派出8个代表团赴未建交国家访问,先
后会见政党领袖30余人次,参、众议员和部长级人物近100余人次,以及当地商会和侨团
组织。在访问中,代表团通过积极宣传、广泛沟通、深入了解,促进了双边友好关系。同
时,邀请了近20个未建交国家代表团来华访问,并邀请未建交国家侨界人士近200人次来
华参加国庆活动。还邀请未建交国家华裔新生代组团来访,对于扶持年轻一代社团领导人
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通过以上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做好未建交国家政要、上层人士的工作,促进友谊,增
进了解,对推动我国与未建交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组织发展新的重要调整
1997年11月5日,中国致公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的《中国致公党章程》的
总纲中明确指出:“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
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根据章程的这一规定,致公党的党
员组成主要是归侨、侨眷。
罗豪才同志担任致公党中央主席后,十分关注致公党的组织建设。他在与致公党基层组
织和党员的接触后,提出了一个有关致公党组织发展的十分尖锐的问题。他对分管组织工
作的领导同志说:致公党组织发展的原则是归侨、侨眷为主,现有的归侨党员年龄越来越
大,新的归侨越来越少,致公党组织将面临萎缩的困境,我们的组织发展是不是要有新的
思路。在罗主席指示上,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留学归国人员逐年
增多,并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与海外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
术,把他们中的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的人士吸收到本党,对提高本党的整体素质,保持
本党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是很有帮助的。
1998年11月,致公党中央在福建召开了全党组织工作会议。罗豪才主席在会上作了加强
自身建设的重要讲话,有关领导则作了“关于加强组织建设几个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
明确宣布:“本党以往发展成员比较集中在归侨、侨眷。目前,老一代归侨年龄都较大,
大部分已退(离)休。因此,今后我们继续在归侨、侨眷中发展党员的同时,要注意发展
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特别要注意发展改革开放后赴海外留学学成归国的人士,
把他们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之一。”1998年12月7日,罗豪才同志在中国致公党十一届二
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明确宣布:“在归侨、侨眷中发展党员的同
时,注意吸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学者。”此后,《中国致公党章程》中明确规
定:“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
成,”主要是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从此,致公党的侨海特色更为显著,更能适应时代发
展的要求。

(作者:王宋大、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