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
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工
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岭南的基因。在广州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英雄”。他们有埋头于实
验室、专注原始创新的科学家,有致力于技术转化、用科技改变生活的工程师,也有手持
核心专利、凭借新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中独占鳌头的企业家。他们有勇气、有情怀、有坚
持,他们的拼搏路上有许多让我们动容的故事。
牛扒嫩不嫩,荔枝甜不甜,冷冻食品是不是“僵尸肉”,用一种神奇的“黑科技”就
能“一目了然”。集五个院士头衔于一身的孙大文,是全球范围内最早使用高光谱成
像“无创技术”对食品进行检测的科学家之一。198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孙大
文一共经历了三次重要的人生选择,频繁切换“轨道”的经历,却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他。
2011年底,孙大文作为广东省领军人才回到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组建了华南理工大学现代
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带领团队在高光谱无损检测、新型冷冻技术、食品低碳体系研究以及
微波食品安全工程上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并获得几十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
无损设备“照一照”就能识别“僵尸肉”
肉排、荔枝、芒果、香蕉、腌肉、大米、走地鸡、冻虾、大闸蟹……4月13日,在华南
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国际会议中心,学生们聆听着孙大文讲各种与食物有关的故事。过去
20年,孙大文专注用各种“黑科技”“看”食物、保存食物。食物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1998年,在爱尔兰做食品工程研究的孙大文,率先将计算机视觉系统应用于食品行业,
在不需要拆除外包装的情况下,获取颜色、大小、尺寸、形状等食品外观数据。
2008年,孙大文团队将这种技术运用到肉品的检测上,团队成功开发出高光谱成像技术
在食品检测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检测食物的外观特点,还可分析出食品成分、质量及安全
性。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可以用在果蔬、肉品、谷物、水产品等多种食品的检测上。孙大文
举例,比如大家爱吃的广东荔枝,保鲜期很短。不同的荔枝褐变潜能不一样,有些可能两
三天就褐变,有些可能五六天才褐变。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于刚采摘的荔枝进行检
测,可以通过其内部各项指标的情况,预测荔枝的褐变情况,对于褐变期短的荔枝,马上
在本地销售,对于褐变期长的荔枝,可以运到较远的地区,这样就能扩大销售半径。同
样,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在无损检测设备下,不切开肉块就可以识别是不是“僵尸肉”。
2011年底,祖籍广东潮州的孙大文,以“广东省领军人才”的身份回到华南理工大学,
在大学城筹建了“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他带领团队在多项技术上获得突破,开创国
内现代食品工程研究先河。其中一项“超声波辅助冷冻”技术,可以控制冰晶的形成、增
长及其分布,使得食物在冰冻后,细胞不会被冰晶刺破,食物的质构不受破坏,口感、韧
性等能尽量保持原来水准,大大促进了食品冷冻行业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开发,背后也有
不少故事:超声波带有热量,但冷冻技术是将热量取走,为了达到两个矛盾因素的平衡,
研究团队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实验探索仍不得要领。最后,在孙大文的启发下,学生将论文
查找的重点放在物理等学科方面,最终找到了可实现这一目标的“脉冲超声波”。
频繁切换人生轨道经历三次重要抉择
与许多科学家一辈子只研究一个领域不同,孙大文在科研历程中,曾频繁切换“轨
道”。
孙大文说,自己的人生当中,曾经历过三次重要的选择。第一次是1985年,刚刚获得华
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的他,被广东省科委“相中”,发公函到学校,希望接收其作为省科
委的第一个硕士。孙大文再三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留校继续完成学业,并且还是从轻工
机械专业转到了化学工程专业,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跨学科”。“20世纪80年代,社会
掀起全民经商热潮。但我无疑受家庭影响更深。我的父母都是老师,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
就给我灌输一种理念,只要有技能,有技术,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能生存,所
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继续深造。”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孙大文前往德国工作。出国
前,他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在德国的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其工作环境要
求他使用德语。孙大文很快发现,专注德语后,自己花了大力气才学来的英语退步很快,
因此他决定到英语国家去做研究。
由于在德国的研究成果突出,孙大文很快获得去英国的工作签证。不久后,他又到了爱
尔兰,在那里从事农业机械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食品加工在爱尔兰是非常重要的经
济支柱,于是我加倍努力,又把自己的专业转到食品加工上。”这一次人生中的重要选
择,最终让他成为世界著名的食品工程专家。
创新感言
跳出平常思路,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就能得到与大部分人不一样的答案。
我们的科技要真正走在世界前列,原创性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原创性的理解有偏
差。比如,食品中经常要用到萃取技术,有些人认为,重新找一种植物,通过现有的萃取
手段,找到所需要的物质,这就是创新。事实并非如此。所谓创新,是使用新的方法、新
的手段、新的技术,或者对传统领域的一种全新的认识。比如某项新技术,在军事领域早
已被使用,但没有在民用领域使用过,将这种技术用到民用领域上,就是创新。
思维上的创新也非常重要。如果大家都往某一个方向走,最后得出的结果也是一般化的
东西。如果跳出这个思路,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就能找出与大部分人不一样的答案,这
个就是创新。
讲到创新环境,广东的许多政策,比如领军人才政策、珠江学者政策等,与其他地区相
比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希望这样的政策有更强的延续性。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经过考
核,确实是对社会效益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应该持续地享受这一政策待遇。
孙大文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
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期刊《食品
与生物加工技术》(FoodandBioprocessTechnology)创刊者和主编。中国致公党中央委
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海外专家咨询委员
会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高光谱成像技术、新型食品冷冻冷链技术、食品低碳体系研究、微波食品安
全工程
(转自“华工新闻网”,有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