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东共获评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5人、社会服务优秀成果1项。近期,中新社广东分社陆续推出我省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以及社会服务优秀成果的报道。“粤海同心”将及时转载。
2020年8月17日,致公党佛山市委会捐建的“致公健身广场”揭牌仪式在贵州省毕节市朱昌镇双堰社区举行 作者 受访者供图
致公党佛山市委会作为参政党地方组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实践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统战部门了解到,近十年来,佛山市致公党成员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和独特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硕果累累。在2021年12月17日举行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上,致公党佛山市委会被评为先进集体。
同心聚力建小康
据了解,致公党佛山市委会现有党员413名,分别来自政府机关、公有经济、科教卫生、非公经济等各行各业,其中“侨”“海”界别成员占了56%。佛山是著名的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旅外侨胞达240万人。413名致公党员身后紧密联系着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的海内外各界人士。
作为执政党的好帮手、好参谋、好同事,致公党佛山市委会近十年来一直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成员在协助做好所联系群众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工作中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
在致公党佛山市委会的教育、鼓励和支持下,广大成员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在各自的领域和行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市委会有16%的成员来自党政机关,这些成员直接参与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的执行落实。市委会有11%的非公经济人士和19%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是公司的法人、老板或者高管。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的公司协助安排了5000多人的就业,每年的销售收入合计约100亿,为佛山经济发展和市民安居乐业贡献了力量。由于表现较好,近年成员中共有158人次荣获致公党中央、广东省委会,佛山市政协、统战部等各级、各部门授予的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
正心诤言助小康
致公党佛山市委会鼓励支持广大成员积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社会公平、脱贫攻坚等主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充分调研,持正心、建诤言、献良策,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近十年共提交市级以上提案460多篇,立案330篇,其中30多篇获评优秀提案,11篇被选定为省和佛山市有关领导督办案;共申报致公党省委会课题299项,其中156项立项;共提交约1000篇信息,其中关于试点“农发行+农信社”契约式精准扶贫模式的建议等160多篇次分别被上级有关部门采用。这些参政议政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委、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帮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016年10月11日,致公党佛山市委会承办“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中的法律挑战与机遇研讨会 作者 受访者供图
暖心携手奔小康
虽然民主党派自身的资源非常有限,但是致公党佛山市委会高度重视全面小康问题,长期关注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整合党内外资源,热心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协助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连续多年发力,积极做好对湛江市中山村、清远市井建村和安徽六安大别山区的结对帮扶工作,累计捐款捐物80多万元,并开展义诊送药、舞狮培训等活动,服务群众1000多人次。
二是关注川黔藏,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市委会及成员整合党内外资源,落实产业投资1000多万元,协助签订1亿元农产品采购战略合作协议,协调组织南海多个行业协会会长在黔东南合作投资1万亩左右的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捐赠LED路灯、健身广场、轮椅、羽绒服等扶贫物资合计100多万元。
三是发挥民主党派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爱心慈善捐赠、扶贫助学、送医送药、文艺慰问、敬老慰问等活动,累计捐款捐物260多万元,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成员们自发通过各种途径捐款捐物累计600多万元。
四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市委会出人出力、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协助疫情防控,合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提交相关建议信息60多篇。
聚集侨心促小康
佛山是著名侨乡。致公党佛山市委会发挥“侨”“海”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积极宣传佛山的人文环境和建设成果,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中外友好交往、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结合参政议政工作,开展涉“侨”涉“海”调研,积极为维护海外侨胞、出国留学人员合法权益建言献策,并加强与佛山市留学人才协会等开展交流联谊活动,同心协力做好“侨”“海”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热情接待来自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侨胞侨团共计660多人次,牵线促成教学交流20多人次。
三是积极协助海外侨胞和留学生抗击疫情,捐赠一次性口罩7.8万个,连花清瘟胶囊400盒,还有价值3万多元的“致公爱心小包裹”,覆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转自“粤海同心”,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