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元宵节,广州白云机场,疫情管控逐步放宽后的国际航站楼出口,缓步走出一位高大的长者,神情略显疲态,欣慰又夹带伤感,也许是情绪波动,胸口不时有闷痛感——他对着机场外边的车水马龙,轻声叹息:广州啊,我这把老骨头,总算回来啦!
他就是致公党广州市委会的前辈,世纪老人郭毅为,今年95岁。他一月份独自从澳洲飞往泰国,与女儿会合后,这次再一起飞回广州。老伴黄慕德已去往天国,他也许感到了孤独吧。

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原主委郭毅为 2022年下半年在澳洲,老伴先得新冠,郭毅为陪同入院,老伴好转,他却染疾,三日后发展成肺积水,以他的高龄和虚弱,医生打算放弃他了,要家属签字,老伴硬是不肯签,求着医生救他,结果郭毅为又活过来了……然而世事无常,老伴在2022年底突发急症,竟然先他而去了…… 一连串的打击,郭毅为能挺过来,是因为他心中有所牵挂,有愿望未了,他想要回归到老地方,那是他精神世界中的一块飞地…… 郭毅为回来后次日,2023年2月6日,就迫不及待打的士去往广州大道中39号——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他就是想去看一看。他在悉尼时,鬼门关上险脱身,最大的念想,就是回广州;他还想到老西关的多宝路去走走,品尝一下美食,那里的转弯抹角,鸡蛋花、番石榴和甜品店的味道,他都熟悉得很…… 没想到的是,老天爷很快又给了他一次考验。2023年2月21日,本来订好车票前往长沙旅游,就在凌晨,郭毅为老人突发胸痛,120救护车来到麓景路狮带岗东,紧急就近送进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第二天,情况不太好,郭惠端和郭惠灵两姐妹打的把父亲送往定点医院市一院,此时他已出现大面积心梗,医生只给半小时考虑;大女婿果断做主,马上签字做支架手术…… 4月18日出院回到家,正值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133届广交会,在琶洲展馆举行了一周,郭毅为不顾身体的虚弱,坚持看电视新闻报道,关注广交会的各种情况——广交会对于他来说,太特殊,好像概括了他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四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如同电影,有的场景清晰,有的模糊…… 2023年4月21日下午,笔者和黄为民老师一起,面对面地与郭毅为老人交谈。距离老人家手术出院只有三天。 一左一右,大女儿郭惠端、小女儿郭惠灵帮扶他坐下,他头戴一顶气质感的奶白色粗呢礼帽,可以想象老人家状态好时,颇有些知识人的儒雅风度。 我知道他与广交会的渊源,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主要聊聊广交会那些事…… 郭毅为的眼睛亮了,打开了话匣子,并按照录影要求,端坐在镜头前畅谈了两小时,连口水都没有喝。看得出来,手术后遗症使他疲惫,他忍耐着,他是一个颇有意志力的人…… 广交会创办于20世纪五十年代,但令世界所瞩目,还数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 关于广交会缘起,有一段插曲。1955-1956年间,广东省外贸系统举办过几次中小型物资展览交流会,那是老广自己开办的贸易交流会,被称为广展会。可以肯定的是,广展会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广交会“前身”。广展会期间,五羊城张灯结彩,人来客往,地点最先设在文化公园,并加插文艺表演助兴。可能是因为文化公园跟当时的广州“旺角”——人流密集、生意兴隆的南方大厦和爱群酒店比较邻近?这个是猜测。广展会以岭南特产为主,可创收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外汇。当时共和国的外贸对象,只限于苏联及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广展会的土特产,则另辟蹊径,一半以上销往港澳地区,辐射东南亚,还是美元结算…… 广州与海外的联系实在太密切了。广展会不简单啊!它引起了一个人的格外关注,他就是时任广东外贸局局长严亦峻;严亦峻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国家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特派员反复考虑,如果能把广州作为一个对外窗口,开办中国的大型出口商品展销会,结果会如何?他马上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取得共识,于1956年6月以特派员个人名义电报外贸部,建议开办全国性的广展会,三个月后国务院批示同意…… 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急需物资进行基础建设,对外贸易有巨大需求,却面临国际势力的孤立。一方面政治上得不到承认,同时经济上被封锁,如何找到一条“出路”,挖掘一个“出口”,像一盘围棋一样找到做活的“气孔”,成为重心所在。 就在距今67年前的春末,也即1957年4月25日,首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拉开序幕。该建筑位于广州市中心越秀山西侧,流花桥畔,是当时学习苏联模式的一个样榜楼,一个外交政策产物,由岭南名家林克明主导设计,恢弘大气宽阔,每天可容纳三万人次左右。 每年开办春秋两届,Canton Fair迅速声名远播。 郭毅为提到一个旧事,就是当初广交会大获成功,曾有不同的声音,建议把广交会挪移到上海去举办,周恩来没有同意。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广东作为最著名侨乡,华侨人数最多,广州从“广展会”到“广交会”一路走来,是水到渠成。 郭毅为提到了当初题写广交会匾额的人是著名文豪郭沫若,这个事现在很少听人说起。话说“中国银行”的题字(繁体字版),也是郭沫若的墨宝,据说书画大家启功对这四个题字倒是赞誉有加,就书法而言实属上乘。 有趣的是,中国银行(广州分行)跟广交会也缘份颇深,它服务广交会六十多年,作为一家资深的金融结算机构,可以说见证了广交会的诞生和发展。 许多年后广交会内涵扩展,到2007年,第101届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间插入了一个“进”字,这个新添加的“进”字又是谁的墨宝,暂未考据。但“进”字吸引了更大范围的海外商家,使广交会的职能和使命充分发挥,有进口有出口,有内贸有外贸,形成了一种较大的格局感,一跃升级为世界性商展平台。 据媒体以及众多参与者的口述,首届广交会可以说是一炮而红,强调南国民间风土人情,突出粤文化——比如番禺、萝岗、增城、从化的柑橘橙子等岭南佳果,粤北的木耳香菇等山货,广州老西关的丝绸及剪纸,茶叶、腊肠和中药材,广彩陶瓷等;还有佛山及南海的油纸伞、爆竹等,顺德大良的木屐,东莞的榄核微雕刻工艺;再加上粤东粤西的参与,比如阳江和揭阳的漆器、豆酱、手工藤织和竹编等,江门及新会的老陈皮和大葵扇等等……各种传统土特产唱主角,从下里巴人变身阳春白雪,场面热闹非凡,堪比农贸市场精品大展览。也就是从第一届广交会开始,致公党广东省各级组织就利用自身与海外有广泛联系的特点,配合政府邀请、介绍、接待海外的商人前来参加,派干部驻会协助侨商洽谈贸易。 1957年的新闻数据显示:国内13个外贸团参展,有1223位海内外采购商到会,分别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春秋两届成交额共计超过8686万美元…… 广交会前后曾四次迁址,从流花湖畔到海珠广场,从侨光路到琶洲塔下,规模阵容不断扩大……除了疫情三年期间曾采用过线上举办的方式以外,67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从无一届中断,连“文革”动乱的十年,广交会也照常运转,算得上是一种奇迹了。 1979年,对于郭毅为颇不平凡,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之一。这一年恰好是第46届广交会。国产婚庆礼服在纺织品馆一经展呈,就引起轰动和围观,这种喜庆的世俗化的高端服装出现,不但是参展订购商所乐见,也是人性化回归的标志。 1979年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省,经济特区即将设立之际,习仲勋就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年65岁。1980年11月15日,任仲夷66岁,就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与习仲勋交接班。当时的省委书记还有尹林平等人。 这些改革开放的开荒牛,在关键的历史关头,以大无畏、大公无私的担当,为国家和民众作出了巨大贡献。 习仲勋曾公开表态说,“要鼓励大家解放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应当允许人民讲话……害怕民主,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面对当时的重重阻力,任仲夷以改革家的大智慧,主张“对外更开放、对内更放宽、对下更放权”,以及“排污不排外”等等……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领头人,他的务实求真至今为广东人民所称道。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促成下,《广州沙面白天鹅宾馆投资兴建旅馆计划意向书草案》获得国务院通过。正是从白天鹅起步,从霍英东开始,一大批桑梓情怀的侨商,连同众多外商,参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1983年,位于广州西城荔湾沙面南街一号的白天鹅宾馆开业,是首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当时白鹅潭珠水沸腾,沙面人山人海,南粤人的兴奋、喜悦无以言表。说来也有趣,据说开业那几天,服务员捡到太多鞋子,要用箩筐来装,都是人挤人时踩掉的。开业次年,白天鹅丝绸之路西餐厅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嫌面包太软,他说换法式硬面包吧,他就是邓小平,这又是后话。 可见,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进侨资、外资和人才。对于郭毅为而言,加入致公党,使他的归侨身份即刻发挥特殊作用,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郭毅为以致公党为平台,活跃在各领域,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奔走,历任致公广州市委会秘书长、副主委和主委;致公广东省委会常委;致公党中央委员,等等。 八十年代中后期,毗邻北京路的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率先名闻海内外,每个街边个体户摊位的灯泡合起来,亮成一片川流不息的灯火的河流,人与人摩肩接踵,彼此能听见扑通扑通的心跳。个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开始允许自由发挥,“下海”的冲浪者越来越多,广交会的影响力不断发酵,堪称改革开放最瞩目的一张中国名片…… 时任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州市委会主委的李维纲和郭毅为都同在“广交会接待组”。可以说,广交会带来了契机,正是致公党人发光发热的节点。大约在80年代中期,接待组在流花宾馆租了一间客房,与广州火车站遥遥相望。每年春秋两季交易会,作为联络接待华侨华人的一个媒介,从中广纳百川,结识了不少海外洪门致公堂的友人和客商,通过他们的热心推广,搭起了一座粤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国华商和外商的联谊大桥,并把海外客商对交易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广交会。 正是“广交会接待组”的机缘,为后来一方面成功“引进”资金和人才,一方面为成功“导出”——出国参观团及交流访问团,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郭毅为作为归侨和民主党派人士,熟悉归侨群体,他在工作中善于团结侨胞,也特别重视维护归侨权益,帮他们化解心结,以包容性工作方式为致公党海外联谊广开了门路。 1980年,郭毅为回国30年后首次重返泰国曼谷,唐人街物是人非,双亲已经驾鹤西游…… “探亲之前,我作了各种准备。我带去了广州妇联筹建童心路‘广州儿童活动中心’的资料,在曼谷几家华文报纸刊登报道,致公党市委会也有存档。我还向泰国亲友募捐,并把所受捐款10万港币送交广州妇联。 那一年,在致公党市委会穿针引线之下,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专家陈庆筠博士来穗,他是食品和科技类双料博士,广州市政府出面洽谈,李维纲主委在场。后来,陈博士被聘请为广州市政府专业顾问。 引进人才方面……比如桥梁专家黄宇理,他是香港著名的业内人士,曾参与建设青衣大桥。我跟黄工有点亲戚关系,特地请他回来交流,与广东省设计院的同行座谈,当场使用幻灯片演示,介绍青衣大桥的诞生过程和值得记取的经验,反响很不错。 说到纪爱华先生,他是一位美国富商,这是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引进外资和人才特别重要的一个例子。纪爱华当时是驻香港的美国商会会长。那是在1983年吧,白天鹅宾馆落成并开业了,外商外资侨商侨资开始对中国发生兴趣,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当时在港的致公党中央原常委钟杰臣夫人、致公党四大代表杜美兰,她认识纪爱华夫人,纪夫人是多米尼加华裔,她透露,她的先生纪爱华对中国很友好,有意向投资大陆,特别是广州,离香港又近,来往十分便利。杜美兰把消息传递到广州市委会,李维纲主委很重视,马上请纪爱华夫妇回来广州做客和商谈。当时李维纲主委兼任广州市林业局副局长,他特地请来农林水利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一起跟纪爱华座谈和接洽。就这样,经李维纲主委竭力促成,由致公党牵线搭桥,广州方面与纪爱华达成合作协议,纪爱华投资1560多万美元,在广州车陂兴建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全封闭式牛奶加工生产线,成立广美香满楼乳品公司……先后用波音飞机从美国和加拿大,运送优质乳牛到广州,有 100多头;作为配套,还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奶牛场,需要找基地,需要引进丹麦、瑞士的奶牛养殖技术,我从中也有协助。香满楼这个牌子打响了!香满楼成为先进技术型企业,鲜牛奶和各种高质量乳制品深受好评,价格也实惠;一袋香满楼鲜牛奶加两个煮鸡蛋,是广州市民很熟悉的早餐配置。香满楼系列产品获得了第三届羊城杯质量奖,更远销海内外。中共中央杨尚昆、谷牧等各级领导都曾到基地视察。这个引进项目,入选为《广东改革开放一千个第一》的首例。纪爱华后来慷慨地把这个牛奶场连同技术,无偿捐赠给广州市政府,他本人也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这个事情我在其中出了一点力…… ‘吴郭鱼’,顾名思义,是由台湾一位姓吴和一位姓郭的先生联合培殖成功的鱼种,比较高产,容易繁殖。‘吴郭鱼’能够引进,跟台湾民间友好人士张先生有关。可以这么说,是张先生借由广交会的机会,偷运来穗的,只带来20尾,很难得啊!当时台湾当局是严禁出口大陆的啊。我把这20尾鱼苗,交给广州市水产研究所,很快繁殖成功。这件事,致公党中央刊物曾经图文并茂作过介绍。 引出方面……我先后通过泰国工商总会主席方佳传、副主席郑国才协助,邀请广州海外联谊会到泰国访问,促成两会成为姐妹会。接着泰国工商总会又邀请广州市对台办赴泰访问,参访了泰国工商总会等部门。泰方也应邀来广州访问,还带来了救灾捐款转交有关单位。 后来,我又先后促成广州市人大和工商联带团赴泰国访问,由我担任两团的顾问,由泰国工商总会和泰国商会接待。工商联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泰国商会和巴堤雅市政府,并参观了一个日本开办的汽车制造厂。出访收获大,团队返穗后还作了总结报告,并发函感谢致公党广州市委会。” 2023年5月18日,笔者再次拜访郭毅为老先生,与他闲聊两小时,话题主要还是广交会。再次与老人追忆旧事,多番梳理和反思,由此也了解到更多致公党人与广交会的交集,以及在国家对外交流之中起到的桥梁作用。 整整45年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民众的生活水准能够得到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是因为政府以包容务实建设性的心态,拥抱了世界先进文明,以约束政府权力为前提,放权给社会及民间组织,还民营与个体经济自由生长的空间,积极有效地催生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从1977年底重启党务工作,从改革开放的起步、拓展到深化,伴随着广交会一届届顺利开展,致公党人在“引进”与“引出”中,恰当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纽带,促进了经济繁荣及文化融合。广交会本身也如同一个作证者,见证了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从极端内循环融入世界大潮流,也见证了几代致公党人的真诚付出……可以说,中国致公党人没有辜负改革开放的伟大机遇。 郭毅为亲历多届广交会,置身于这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之中,有着描画不尽的话题。 他却连连说道,我讲得不够好,本来还可以更好一些的… 对于这样一位世纪老人,他的人生如汪洋大海,壮阔而深沉,跌宕起伏又多彩多姿,日出和日落都是风景线。 我准备告辞了,郭毅为忽然说,且慢,等一等,我还要补充-- “这件事啊,我刚刚才想起来,原来一直都漏掉啦……在广交会上,就是这个台湾友好人士张先生,他不仅赠送‘吴郭鱼’苗,他自己还是一个养鳗专家,他告诉我说,同行都认为,鳗鱼是海上金矿,如果能掌握鳗鱼养殖,可是不得了啦…… 你们知道吗,广交会上的鳗鱼苗种贵到2000美金一公斤啊!当时来说,鳗鱼对于我们,确实还是十分稀罕的。张先生这个人心肠真的很好,很重视同胞之情;他见我们一脸懵懂,所以就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去虎门一带的海上试试,看看能不能帮我们寻找到鳗鱼苗种。 于是我和张先生等人马上租了一条鱼船,去到东莞虎门咸淡水交汇处,在那里实地考察… 因为鳗鱼一般是在西沙群岛产卵,然后从大海游回内陆河,比如像广东、福建、浙江这种内陆河啊,都是适合鳗鱼幼苗的生长环境——谢天谢地啊,我们竟然真的找到啦…… 黑色的纤细的小火柴枝一样的鳗鱼苗,在水里游来游去,哇,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啊!当时就打捞了一些带回来,交给了水产局…… 你们好好想想,鳗鱼苗不用再购买啦,就好比挖到了海上金矿一般,给国家省钱啦…知道吗,在当时来说,那可是海上金矿啊……” 95岁的郭毅为老人讲到这里,眉飞色舞,乐不可支,他的粤语带着他老家潮汕的口音,别有趣味。我,还有他的大女儿郭惠端,以及他的大女婿,马上都受到了感染,好像真的寻到了宝藏一样,顿时眼睛放光,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 (作者陈惠如,系致公党中央党史研究和党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委会党史和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完成于2023-7-4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