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要去哪里啊。”“我要去祖国的大西北,去完成一项光荣的任务。”援疆出发前,面对家中两个孩子的询问,致公党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捷回复到。 2023年元宵节当天,在家正和家人一起吃饭的陈捷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陈亚进的电话。“现在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需要你去喀什援疆一年,将医院目前最新的技术留在喀什,你愿意吗?”陈亚进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任,妻子握住陈捷的手说:“放心去吧,孩子和家交给我。”妻子的支持,彻底解决了陈捷的后顾之忧,于是他便答应了下来。
精心育才 培养专业人才
2023年4月26日,带着组织的重托,和家人的支持,陈捷与广东省第十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跨越5000多公里,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喀地一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来到喀地一院后,陈捷被任命为肝胆胰腺外科主任。面对陌生的环境,陈捷迅速融入工作,一边对医院的现有条件、科室实际情况、科室医生的操作水平和护士的配台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一边投入到科室繁忙的诊疗工作中。 在经过一个月的深度调研后,陈捷已经逐渐适应了“新工作”,对科室的基本情况也有了全面的了解。他决定从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几方面开展工作,将团队整体的意识、理念和技术都提升上来。 针对学科建设,他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规范了肝胆胰腺外科的各项诊疗流程;针对医疗技术,他大力开展学术讲座、新手术技巧带教、“师带徒”等方式,争取在短期内让科室医生规范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针对人才培养,他坚持每周一次的固定的培训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室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联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远程诊疗系统,进行远程手术演示、网络学习等。 “虽然工作非常的繁忙,但你们一定要有个固定的学习时间,不能每天只是不断的干活重复。”陈捷说。 在陈捷的牵头下,科室制定了每周二中午为固定学习时间,查房带教、病例分析、手术示教……通过半年的坚持学习,目前肝胆胰腺外科的整体意识、理念已逐渐上来,成员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熟练,面对较难的手术时也能做到临危不乱,陈捷的坚持不仅为喀地一院构建了一支较为合理的科室人才队伍,也极大地提高了科室团队的医疗服务能力。 “老师在临床在工作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很严格,也正是因为他的严格,我才能取得现在的进步。”陈捷的徒弟萨拉木·米吉提医生说。
携技入疆 填补南疆多项空白
除了为喀地一院培养专业人才外,陈捷还带着另一项重任——将新技术留在喀什。 早在出行前,陈捷就在思考要将什么样的新技术留在喀什,考虑到由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喀什是胆道结石、肝脏血管瘤以及肝包虫等疾病的高发地区。综合再三,在后方单位科主任陈亚进教授的支持下,陈捷将一部三维重建可视化工作站带到了喀地一院,让喀什的医生能够学习掌握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可视化技术。 为了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南疆地区开展和推广,陈捷从麻醉、手术护士、助手配合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利用典型病例进行手把手技术带教。
手术中
在陈捷的带领下,喀地一院肝胆胰腺外科团队结合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术前影像3D重建技术,模拟手术步骤,并采用腹腔镜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成功在喀地一院开展了多项南疆首例——南疆首例三维可视化引导下的荧光腹腔镜肝脏巨大血管瘤微波消融治疗、三维可视化引导下的解剖性肝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使很多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免受了“开大刀”的痛苦。 此外,陈捷还联系后方医院,与喀什地区建立“粤喀肝胆胰外科可视化诊疗技术联盟”,利用互联网与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以喀地一院基地为平台,辐射整个新疆,使南疆喀什地区的地市级可开展肝胆手术的部分医院,实现了术前诊断规划的可视化评估。 “在陈捷的带领下,科室今年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医疗指标均合格达标,同时,取得了多个技术突破,填补喀什甚至整个南疆的空白,有效促进了我院肝胆胰腺学科发展。”肝胆胰腺外科主任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说。 “我们每一个援疆医生,担负的使命,不只是来喀什做几个手术、开展几个项目,更重要的是传播新的理念和培养一支扎根边疆、技术精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地医疗队伍。”陈捷表示,边疆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看到每一个病人能够因为微创而获益,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接下来,我将继续延续‘科技特派员’的使命,做“粤喀”两地交流、交往的“桥梁”,为提升南疆各族百姓的健康水平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陈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是广东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致公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青年委委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来源:健康新疆 编辑/田疆 审核/夏莉涓,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