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工作 > 致公风采

【致公风采】致力为公担使命 危桥蝶变惠民生——广州市海珠区基层委党员出资重建大埚桥


      近日,在海珠区南洲街上冲南约大埚桥拆除重建项目现场,一座崭新宽敞的双向两车道桥梁即将拔地而起,预计于2025年10月正式通车。昔日“窄桥堵点”即将成为历史,周边5.3万村民、园区员工和通勤人群将彻底告别“危桥”困扰。

      该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致公党海珠区基层委委员、海德物业投资发展(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广明的主动担当和全程参与。他以“致力为公”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致公党员投身“百千万工程”、服务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

图片

大埚桥旧貌

      2024年12月23日,在南洲街道召开的协调会上,杨广明代表海德物业郑重承诺:全额出资680万元,用于大埚桥拆除重建,并承担全部建设管理责任。面对这座始建于1976年、已被鉴定为危桥、日均流量却高达4000辆车次的老桥,他深知“小切口连着大民生”,毅然决定以企业之力补位公共服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让群众掏一分钱,真正把“致力为公”书写在海珠大地之上。

图片

重建施工现场

      项目于2025年8月1日启动封闭围蔽施工。期间,杨广明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每天8点前到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多方碰头,优化交通疏导方案,把对村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主动对接区住建、水务、属地街道、村社等部门和单位,把小额工程报备、质量安全监督、管线迁改审批等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工期缩短20天。

      据了解,项目创新采用“村社统筹+政府支撑+企业赋能”模式村社——东风第二经济合作社负责征地、青苗补偿和村民沟通,施工方主动配合召开村民议事会,面对面答疑解惑;政府——区住建局、南洲街道给予政策指导、审批提速,杨广明则把企业项目管理经验转化为“小微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珠经验”;企业——海德物业除全额出资外,还承诺桥梁建成后无偿移交权属单位,并设立“桥梁管养基金”,确保新桥“建得起、养得好、用得久”。

      大埚桥的蝶变,直接打通了“村民生活区—产业园区—城市快速路”交通微循环。下一步,杨广明计划联动致公党海珠区基层委,围绕桥下空间微改造、慢行系统提升、园区招商服务等课题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打造更多“小切口、大民生”的致公品牌项目。

      从危桥到“连心桥”,从一纸蓝图到百姓点赞,以杨广明为代表的致公党党员,秉持“致力为公”的初心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个人专长、企业资源与民主党派履职尽责深度融合,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一线努力拼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不断贡献致公智慧与力量。

(供稿:海珠区基层委  陈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