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梅州市梅县区委员会概况
1957年6月5日,致公党梅县工作委员会在梅城东湖路宣告成立,刘宜应任主委。1958年7月,举行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正式成立致公党梅县委员会,刘宜应当选主委。
1978年,省委会指定林勉为致公党梅县临时工作组组长,负责进行恢复组织活动事宜。1981年1月17日,选举产生梅县第四届委员会,林勉当选主委。同年11月,梅县委员会拆分出县城(梅城镇)所属党员,成立梅州市委员会(县级市),梅县委员会和梅州市委员会并存。1982年11月11日,选举产生梅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叶金元当选主委。1984年1月,梅县委员会和梅州市委会合并为梅县市委员会,林勉当选第一主委,叶金元为主委。1988年,因地改市建制,成立致公党梅州市委员会,保留梅县委员会。2014年1月,梅县撤县设区,致公党梅县委员会更名为致公党梅县区委员会。
至今,致公党梅县区委员会共经历了十四届委员会,历任主委为刘宜应、林勉、叶金元、叶碧云、潘朝杰、李丹玲,现任主委为徐婉玲。
截至2021年6月,致公党梅县区委会下设支部4个,分别为城区一支部、二支部、松口支部、丙村支部。党员总数90人。区委会机关专职干部编制1人,办公地址在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大院人大楼五楼。
中国致公党梅州市梅县区第十四届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
主任委员
徐婉玲(女)
副主任委员
谢讯华、李发达
[以下摘自2020年版《中国致公党广东简史》]
至 2018 年底,致公党梅县区委员会共历经了十三届委员会。1956 年下半年,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委员叶少梅、李松庵来梅筹建梅县地方组织。1957 年 6月 5 日,成立致公党梅县工作委员会,刘宜应任主委,吴郁芬为副主委,叶焕泉为秘书,机关设在梅城东湖路。1958 年 7 月,致公党梅县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致公党梅县第一届委员会,刘宜应当选主委,宋柏良为副主委,共有党员 32 人。
1960 年 4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二届委员会,刘宜应当选主委,宋柏良为副主委,党员有 17 人。1963 年 2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三届委员会,刘宜应当选主委,宋柏良为副主委,党员有 31 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委会被迫停止活动。
1978 年 10 月,省委会指定林勉为致公党梅县临时工作组组长,恢复活动。1981年1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四届委员会,林勉当选主委,党员有28人。同日,梅县委员会拆分成立梅州市委员会 (县级市) ,叶金元当选主委,张佑盛、卜郁夫为副主委。1982 年 11 月,梅州市第二次党员大会召开,叶金元当选主委,张荃盛为副主委,党员有 32 人。1984 年 1 月,梅县和梅州市组织合并为梅县市委员会;11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市第五届委员会,林勉当选主委,叶碧云、刘南彪、张荃盛为副主委,林勉任职至 1985 年 12 月,由叶碧云接任主委。全市共有党员62人。1987年3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市第六届委员会,叶碧云当选主委,刘南彪、张荃盛、李连杰为副主委。1989 年 1 月,增选彭钦文为副主委,谢心贤为秘书长,全市共有党员 74 人。1988 年 4 月,因地改市,原梅县市分出部分党员成立梅州市委会,保留梅县委员会。1990 年 4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七届委员会,潘潮杰当选主委,彭钦文、卜金泉为副主委,全县共有 4 个支部、党员 34 人。1993 年 2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八届委员会,潘潮杰当选主委,卜金泉、章淼华为副主委,李国泰为秘书长,全县共有 4 个支部、党员 50 人。1996 年 11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九届委员会,李丹玲当选主委,章淼华、曾莉英为副主委,全县共有 4 个支部、党员 53 人。2001 年 11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十届委员会,李丹玲当选主委,李国泰、罗菊芳为副主委,全县共有 4 个支部、党员 62 人。2006 年 9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十一届委员会,李丹玲当选主委,李国泰、罗菊芳为副主委,全县共有4个支部、党员79人。2011年8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第十二届委员会,李丹玲当选主委,罗菊芳、黄利云为副主委,全县共有 4 个支部、党员 83 人。
2014 年 1 月,增选陈瑞玲为专职副主委。2014 年 1 月,梅县撤县设区,致公党梅县委员会更名为致公党梅县区委员会。2016 年 4 月,罗菊芳辞去副主委职务,当月补选徐婉玲为副主委。2016 年6 月,选举产生致公党梅县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徐婉玲当选主委,黄利云、陈瑞玲、王德恩为副主委,全区共有 4 个支部、党员 86 人。
截至 2018 年底,致公党梅县区委员会有城区一、二支部和丙村、松口 4 个支部。党员人数为 91 人,其中市人大代表 1 人,市政协委员 1 人;区人大代表1 人,区政协委员 9 人(其中常委 1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