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主委 黄武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就发展农业,特别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做好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表了重要讲话。我结合分管工作,重点就确保粮食安全,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中央印发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方面的工作部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每年均召开农业工作会议,部署“三农”工作。总书记每年都多次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党中央、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三农”工作取得巨大进步。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主粮基本自给的目标,但即使如此,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以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瞻远瞩,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并认真贯彻落实。
让14亿人有饭吃,吃得饱,吃得好,这是天大的事情。学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不自觉地回忆起年少时吃不饱饭的情形,总体上看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在与饥饿做斗争,吃得饱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依然处于吃不饱饭的时代,中国人能够放开肚子吃饱饭也就是近30年的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指标,我们较早进入工业化,有了钱去买粮,买湖南、买东北、买外国产的粮食,似乎这已不再是问题。这种思想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是存在的,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广东虽然不是农业大省,但广东有近3200万亩基本农田,去年粮食产量达1280万吨,是南方水稻的重要产区,确保粮食安全,广东同样负有重大责任。
在省政协,我和海光副主席分管社法委和农业农林委,参加一些“三农”方面的调研工作。在民主党派方面,我连续四年受致公党中央的委托,前往四川省巴中市参加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前往汕尾助力乡村振兴,对“三农”工作有一些初步粗略的了解。如何落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谈几点思考:
一要落实总书记指出的“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中央下达的基本农田面积只增不减,广东有着严重的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建设用地与保基本农田面积存在着矛盾,只有把“种田保饭”看作天大的事,采取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才能确保基本农田只增不减,才能实现“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目标。
二要切实解决好“撂荒地”的问题。土地碎片化、农村人口外流导致自留地撂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需要用改革的思维和细致的工作,推进各方解决问题。
三要努力推动推进土地连片整治,为机耕打下基础,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去年我和农业农村委去几个地方调研,明显感到“土地连片整治”进展滞后,几十亩的土地开渠铺路占了1/3,没法机耕。农民每亩收益涨了一倍,如何动员农民把地变出来,由专业化公司去整治成片,需要再想办法。
四要对收购粮价实行动态调整,托底爬高,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种粮者保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