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致公党中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统一思想共识、凝聚奋进力量这个中心环节,以历次主题教育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讲好致公故事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守正创新,在紧扣时代脉搏中担当作为,唱响了“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时代旋律,为致公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领导率先垂范 加强理论武装
2022年7月5日,致公党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学习(扩大)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开展专题学习。这是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开展理论学习的一个场景。
十年来,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认真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并与中央常委会、主席会、主席办公会学习交流相结合,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共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共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要论述等,十年来累计开展70余次集体学习,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作表率。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成员还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在刊物上发表论述,结合自身经历,讲理论、讲形势、讲历史、讲业务。
在致公党中央带动下,各级组织领导班子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参加基层组织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领学促学。通过各级组织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在全党推动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各级组织集中学、广大党员自觉学,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生动学习局面。
深化学习教育 凝聚思想共识
十年来,致公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党员思想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经验总结,构建起科学完善、严谨规范、有机衔接的制度机制。
建立完善党员思想动态收集反映机制和党员思想状况定期分析研究机制,每年在全国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党员思想态势分析会;定期收集党员思想动态并形成分析报告;2015年、2020年在全党范围内组织开展5年一次的党员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十年来累计赴各地开展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调研60余次;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5期,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分类学习培训;通过“主席走基层”与党员面对面座谈、召开宣传思想专项工作推进会、举办高校科研院所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建立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工作制度等,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水平。
在全党先后开展以“中国梦·侨海情”“学习十九大,弘扬好传统”“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直接听众2.5万余人。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编撰《中国致公党史》,策划编印《中国致公党理论研究选集(五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致公党学习问答》《同心携手七十年》《礼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集》《致公党中央脱贫攻坚理论研究文集(两册)》《助力脱贫攻坚宣讲故事汇》等书。完成中国致公党展馆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设立广州市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陈列馆、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重庆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云南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等4所党员学习教育基地。
一场场宣讲是精神的升华,一本本专著是思想的深化,一个个基地是传统的弘扬......广大党员从中受到了生动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切实凝聚了党员思想共识,夯实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开展主题教育 筑牢初心使命
2012年以来,致公党中央相继在全党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贡献”主题教育活动、“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
历次主题教育中,领导高度重视,每项主题教育启动时,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动员部署;各地方组织相应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设立工作机构,印发实施方案,将主题教育落实到每一名党员。
历次主题教育中,致公党中央创新载体形式,激发党员参与主题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致公党中央组织全体中央常委深入贵州毕节七星关区帮扶点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实地学习考察;组织中央常委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历次主题教育中,致公党中央领导带头坚持做到“三个一”,即讲一次课、写一篇文章、联系一个地方组织。十年来,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成员赴各地基层组织联系点调研指导80余次。各省级组织主委走基层也已经成为常态机制。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在主题教育中密切与基层组织的联系,又在与基层组织、基层党员面对面沟通交流中推进和深化主题教育。
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广大致公党员切实增进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突出主题主线 深化政治共识
2021年7月6日,致公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会议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重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致公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历史。这是致公党开展重大节庆纪念活动,深化政治共识的一个生动缩影。
十年中,致公党紧紧围绕喜迎中共二十大、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大事件,开展纪念庆祝活动、举办大型专题会议等40余次。在全党开展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视频宣讲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浓厚喜庆氛围,受到党员广泛好评。
中国致公画院先后在各地举办书画作品展和摄影比赛30余次,特别是“笔墨丹青——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90周年书画作品展”“同筑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翰墨飘香——喜迎中共二十大线上书画作品展”,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通过开展系列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加强节点引导教育,引导党员在深入学习、重温历史中铭记合作初心,在弘扬传统、发挥特色中深化政治共识,在宣传中彰显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教育中凸显其深远影响,弘扬了时代正气,坚定了理想信念,凝聚了思想共识。
创建书香品牌 营造学习氛围
紧扣以读书“促共识、促学风、促履职、促创新”目标,在全党开展“书香机关”“书香支部”“书香专委会”系列学习活动,形成致公党书香学习品牌,成为推动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读书学习的有力引擎。
扎实开展“书香机关”读书活动,召开全党读书心得分享会,结合形势央地互动推荐书目,分享《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火种》《大国竞合》《大国远见》等6本书的读书心得,并汇编成册。以读书分享会在各级机关掀起读书热潮基础上,在各基层组织创建“书香支部”,指导基层组织常态化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致公党中央每月开展一次机关政治学习,做到时效与内容形式并重,运用专题讲座、主题座谈、参观学习、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民主党派理论研究、“四史”教育、国学文化等方面学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成效显著。
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机制,使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统筹内宣外宣 讲好致公故事
加强期刊阵地建设,十年来,《中国致公》结合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紧扣关键工作精心组织稿件,推出了致公党十五大、深入推进“书香机关”读书活动、开展“学党史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疫情防控阻击战——致公在行动、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等10余期主题专刊,编辑策划了聚焦致公党两会资政建言、坚持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等系列专栏,编辑文稿300万字以上,图片新闻报道逾千则,推出500多篇内容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深度报道,全面展示致公党工作的重点、亮点,凸显中央刊物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中国致公党”网站和“中国致公”微信公众号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三审三校制度,围绕工作重心主动及时策划相关专题,不断优化内容质量。自2012年12月至今,“中国致公党”网站发稿7.3万余篇,“中国致公”微信公众号自开通至今发稿5800余篇,公众号粉丝4.6万余人,占党员总数之比达到67%,宣传覆盖面日益扩大,宣传影响力日益彰显。强化宣传干部培训,每年举办致公党宣传干部培训班,做好对各级组织宣传干部、新媒体信息员、骨干党员的培训;加强宣传工作调研,每年组织两次以新媒体宣传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和工作调研,切实加强本党中央对地方宣传工作的指导,促进中央、地方和基层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对外宣传报道,通过国家主流媒体,对致公党中常会、全会以及中国发展论坛、致公党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等50余场重要会议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探索开展海外统战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致公党履职尽责成效,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显著优势。统筹各级组织宣传报道素材资源,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先后推出200余篇原创综合性报道及人物专访。十年来,主流媒体刊登有关致公党工作的报道6000余篇、专版40多个,在更广的社会层面、更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上积极展示致公形象、传播致公声音。
十年来,致公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传播致公党参政履职好声音,树立致公党良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致公党的故事和多党合作故事,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优越性,进一步凝聚起全体致公党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政治共识。
踏上新征程,致公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将继续承担起新时代的光荣使命,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转自“中国致公”,文: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