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知识堂

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陈列馆巡礼之一:海外组党


编者按:

致公党中央党部在穗旧址陈列馆已于去年底基本建成,将于今年正式开馆,为迎接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70周年,并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致公党员坚持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东致公”公众微信号将陆续刊登展览馆的有关内容,打造网上巡礼平台。 陈列馆内容分为六部分,本次刊出前言和第一部分:海外组党。

 

前言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

1925年10月,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命名为中国致公党,总部设在旧金山,这实际上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31年10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总部设在香港。1947年4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现了党的性质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广州解放后,中国致公党总部由香港迁到广州,在广州期间先后召开第四次、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中国致公党的工作重心由海外转移到内地,在内地陆续建立组织、发展成员。1953年7月,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迁往北京,逐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参政党。

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在穗旧址,是中国致公党“诞生于海外,发展于国内”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是中国致公党在内地全面发展的起点,是中国致公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海外组党:中国致公党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中国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发起,于1925年10月成立的华侨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崛起。1931年,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二大”,研究解决自“一大”以来党堂不分的问题,决定存堂保党,以党领导堂,此后党、堂逐渐分离,党在组织上进一步脱离会党的影响,向现代政党发展。

 

二十世纪初,海外洪门组织是海外华侨团体中实力和影响力最大的社团。

美国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门楣。(来源:洪门·华侨·致公网站)

现在的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外貌。(致公党员2012年实地拍摄)

1904年1月11日,孙中山为发动海外洪门支持国内民主革命,在美国檀香山加入洪门国安会馆,并于1904年5月,受致公堂的委托,起草《重订致公堂新章》,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致公堂的宗旨。

 

孙中山像。

十六字方针。(来源:网络)

 

孙中山加入洪门国安会馆时的登记册。(来源:洪门·华侨·致公网站)

起草《重订致公党新章》之后,孙中山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陪同下,赴美国各地宣传革命,在洪门致公堂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黄三德像。

1911年6月18日,致公堂和同盟会发表联合布告,宣布美洲各国和各城市致公堂和同盟会实现联合“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图光复之大业”。

同年,孙中山在旧金山与同盟会、致公堂联盟成员合影。

1911年7月,为了进一步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在致公堂与同盟会两个组织联合的基础上,美洲洪门筹饷局在旧金山成立,负责为国内武装起义筹集经费,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4年7月,孙中山与美洲洪门筹饷局同志合影。

 

洪门致公堂所开具的支持辛亥武昌革命的银票。(来源:洪门·华侨·致公网站)

洪门筹饷局印刷的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来源:洪门·华侨·致公网站)

1911年,加拿大域多利致公堂以堂所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港币三万元,资助孙中山发动黄花岗起义。这也是海外洪门为辛亥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

图为加拿大域多利致公堂堂所。(来源:《洪门及加拿大洪门史论》 黎全恩著)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这次大会着重讨论成立华侨政党以及党的名称的问题。大会对于成立致公党的宗旨,在《缘起》中作了说明:“令中华民国真正共和之实现。”大会成立了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总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建党筹备会议。

 

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代表合影。(来源:洪门·华侨·致公网站)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宣告中国致公党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宣布改堂为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这次恳亲大会实际上是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致公党成立后,组织遍布美洲、亚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党员10多万人。

中国致公党“一大”代表合影,前排左六为黄三德。(来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1926年2月,中国致公党的活动中心从旧金山移到香港,由于港英政府不准华人在港设立政治性的机构,因此以“致公俱乐部”的名义登记注册,开始推进党务事宜。致公俱乐部主任为杨达波,副主任为钟秀南。

 致公党中央用笺。当时以“致公俱乐部用笺”作为中国致公党行文的正式用笺。(来源:《中国致公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册》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编)

1931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香港举行,选举陈炯明为总理,陈演生为秘书长。这次会议既承认党堂并存的现状,又决定存堂保党,党、堂分家,以党领导堂。

中国致公党“二大”代表合影,前排左五为司徒俊葱,左六为陈炯明;右一为严锡煊,右四为钟秀南。后排右二为陈演生。(来源:《中国致公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册》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编)

1932年,中国致公党驻港总部初届职员在一起合影。到了1933年,除美洲原有组织外,致公党还在大洋洲、南洋群岛及香港等地建立了新的地方组织,计有党员30余万。

(来源:洪门·华侨·致公网站)

中国致公党在成立之初,发表了《致公党同人救国主张》,共六条二十六款,后经过修改、决议,成了致公党“一大” 的政纲草案。

(来源:中国致公党中央档案室)

中国致公党的党证及内页。党证封面上,党徽由“井字+麦穗”构成,封底的圆规及“四海皆兄弟”字样是洪门精神的体现。

(来源: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王起鹍提供)

中国致公党“二大”通过加强党的工作的一系列措施,为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变化,致公党在各国各地区的工作都有了起色。致公党中央先后发表若干训令、通告,指导各项工作。

1932年1月26日致公党中央发布第一号训令,重新登记党员。(来源: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王起鹍提供)

 

1932年3月27日致公党中央党部发布第二号通告,通报日军挑起的“一·二八”事变。(来源: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王起鹍提供) 

1932年3月15日致公党中央干事会发布第三号训令,公布本党各区各级党部一览表。(来源: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王起鹍提供)

 

1932年3月15日,致公党中央干事会第四号训令,“计发全党规章十册、党团暂行章程一册、特务工作专书一册”。(来源: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王起鹍提供) 

1932年7月23日,致公党中央干事会发布第八号训令,通报各区党部党员登记等情况并督促落实。

致公党“二大”以后,加强了中央干事会的工作,成立“中央监核会”。1932年10月15日,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发函给旧金山、古巴、秘鲁、巴拿马、纽西兰、伦敦、非洲等总部及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上海、天津、厦门、香港等支部,通报二大召开情况及国内形势。

(来源: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王起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