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聚焦2024两会 > 代表委员风采

全国人大代表崔岩: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进国际科创湾区建设


  全球科技竞争正从企业、城市之间的竞争,走向生态、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集中承载。“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集聚,创新氛围浓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也是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致公党党员崔岩教授长期奋斗在科技创新一线,他提出建议:抢抓人工智能创新机遇、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国际科创湾区建设。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致公党党员崔岩教授。受访者供图
  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4日报道《科技创新,打造超级发展引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5年观察②》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独角兽企业将超过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超过1000家。”

  图片

崔岩教授长期奋斗在科技创新一线。受访者供图
  崔岩教授长期奋斗在科技创新一线,他还是广东省三维计算视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组部第四批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是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他认为,当前,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三大湾区都在以最大力度打造全球科创高地,在全球湾区科技角力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科创追赶乃至超越的形势越发紧迫,任务越发艰巨。
  建议推进国际科创湾区建设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崔岩教授带来了《关于抢抓人工智能创新机遇、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国际科创湾区建设的建议》,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建议一、进一步加强科创湾区的布局,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崔岩教授建议,一是全力“锻新板”,加快建设高水平“科创湾区”。数字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更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盘。坚持审慎监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以大模型、先进算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典型场景、典型应用。二是全力“筑底板”,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政策试点”。强化国家重大科技、重点产业计划等专项资金对大湾区产业创新项目的支持,支持大湾区在数据交易、数据跨境流动、深港澳数字科技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国家级数字创新平台、数字交易平台、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等在大湾区布局。
  建议二、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动能。崔岩教授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更是民营科技企业大本营。建设科创湾区,民营科技企业是绝对的主力。就此,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提高民营科技企业信用贷款额度。针对民营科技企业设立如政银保、邑科贷等金融产品,降低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门槛。二是建议对民营科技企业进口科研设备给予免税支持和资金补贴,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三是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家创新计划。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国家级实验室,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实验室;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四是建议国家层面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扶持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初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建议设立国家级人工智能专项基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激发民营科技企业科研活力。
  建议三、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在这方面,崔岩教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快形成企业牵头的“人工智能创新共同体”。筛选一批具备牵头大研究能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平台企业等,鼓励企业牵头面向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生成式大模型创新生态联合体。二是发挥大湾区“双循环”的节点优势,以大模型为抓手鼓励应用落地。支持企业在香港、澳门等加强算力布局,面向港澳需求,开放相关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以大模型训练数据为切入点,支持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探索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实践规则,逐步形成“内地—港澳”“港澳—国外”两套数据要素流动的政策机制,形成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内外衔接、包容审慎的发展与治理体系,不断释放和创造数据要素流动的价值红利。
  (转自“南方都市报App”,有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