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聚焦2024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媒体声音:赓续初心使命 发扬侨海特色


  

3月11日 人民网

  赓续初心使命 发扬侨海特色

  图片

致公党界别委员小组讨论现场。人民网记者 于洋摄

  春回大地,阳和启蛰。连日来,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中国致公党界别委员们围绕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广泛讨论,集众智、聚共识。

  殷殷重托化为尽责担当,凝聚起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力量。致公党界别委员们立足界别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国家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热议报告: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诤言、献良策、抒心声。在小组讨论中,委员们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要问题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全国政协常委徐晓兰在界别小组讨论中表示,新兴产业要壮大培育,未来产业要加快布局,应加快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讨论过程中,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被委员们反复提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能简单地把传统产业当作低端产业退出,而是要以新质生产力进行改造和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丁时勇说。
  聚焦提案:立足实际工作 突出侨海特色
  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方式和协商议政的重要手段。
  致公党界别委员的提案突出侨海特色,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在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报送的35件提案中,有7篇涉侨涉外的提案,占提案数量的20%,重点关注涉侨立法、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资外贸等方面。
  立足实际工作,履行委员担当。“应该在稳住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兴市场,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化外贸结构,完善配套措施,挖掘外贸新动能,助力外贸企业稳健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建议。
  “侨”连世界,经世致用,中国致公党充分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政协来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可以充分利用华侨、海归人才资源。
  当前,各地都在大力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和就业。全国政协委员张文明在提案中建议,应大力加强留学归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制度设计从“筑巢引凤型”向“以才育才型”转变。通过对本土化的人才培养(团队建设)进而实现“人尽其才”。
  展望未来:赓续初心使命 履行委员担当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赓续初心使命,不畏艰难险阻,致公党界别的委员们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
  全国政协常委黄武表示,全国政协去年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创新,各项工作量、质、效得到全面提升。政协提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要继续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着力推动民生、经济、改革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要在参政议政、凝心聚力的党派实践中贡献力量,更要在本职工作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致公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说。
  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新的一年,致公党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彰显侨海特色,凝聚侨心侨力涵养侨务资源,广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深学思想、广聚共识,增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感,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议政建言,以优异的履职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全国政协副主席蒋作君在参加致公界委员小组讨论时说。
  (转自“人民网”)
  

3月10日 广东人大

  广东代表团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 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力量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召开专题学习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鼓足干劲,接续奋斗,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力量。

  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让我深受启发。”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长期扎根一线,致力于人工智能科研、教学及产业应用。

  崔岩介绍,他们将人工智能同文化保护及传播、安全应急产业、国有企业数字化改革、教育一线等相结合,取得了系列成果,其中为全国30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内外170多家博物馆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完成了开平碉楼、龙门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和保护工作。“人工智能技术不应局限于实验室里,而是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接下来我们将秉承创新精神,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千行百业,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转自“广东人大”,来源:南方日报)

  

3月9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四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涉侨权益保护:凝心聚力,守护侨胞的“乡愁”

  

图片

“我和许多侨胞一同回乡,看到梅阁码头恢复了昔日的光彩,深感欢喜和欣慰……”全国两会前夕,一封写有“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检察院亲启”的特殊家书,跨越大洋彼岸送到了检察官手中。

家书出自爱国侨领、美国旧金山冈州总会馆满任主席蒋康荣之手。祖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他,看到在检察公益诉讼推动下,海内外协同发力,涉侨文物得到修缮,感慨中写下了这封家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及,“携手中国侨联,指导各省级检侨合作,护航侨企发展、维护侨胞权益。”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要善于运用法治力量守侨根、护侨企、爱侨眷,共谋打好“侨牌”,守护好侨胞的“乡愁”。

图片

  

守侨根

检察公益诉讼推进涉侨文物保护

  梅阁码头旧址位于江门市新会区,1929年由梅阁乡贤发起,海内外乡亲投资兴建,乡亲们从这里走出漂洋过海打工的第一步,也从这里上岸回到自己的家乡。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陆路交通逐渐发达,完成历史任务的梅阁码头渐渐沉寂下来。梅阁码头旧址也被列入涉侨不可移动文物。

  2022年,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梅阁码头旧址地基沉降、梁柱开裂、墙面剥落,存在倒塌隐患,随后进行了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协同各方共同解决问题。一封倡议海内外乡亲捐款修缮梅阁码头旧址的书信由梅阁村乡亲联谊会发出后,广大海外侨胞和本地热心企业、乡亲踊跃支持,共筹得善款160多万元。如今,得到修缮的梅阁码头已重现生机。

  梅阁码头旧址的修复,是检察机关开展涉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在各地检察机关监督下,涉侨文物和文化遗产正在得到有力保护。

  作为来自江门的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致公党员崔岩一直关注着涉侨文物保护工作。在他看来,“涉侨文物不仅是侨文化的符号,更是海外华侨乡愁记忆的载体。检察机关重视涉侨文物保护工作,让侨胞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

  ……

  据悉,华侨权益保护法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多位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上建议积极稳妥推进这项工作,崔岩代表还对立法的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要确保华侨权益保护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与衔接,避免出现法律冲突和矛盾;对华侨在国内的各项相关权益在立法中要进行明确和保护。”

  树高千尺不忘根,此心安处是吾乡。

  梅阁码头旧址正式修缮完成后,80多岁的蒋康荣及几十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专程从世界各地赶回老家参加庆典仪式。几十年前,他们从梅阁码头走出家乡;几十年后,他们又从世界各地回到了曾经的出发地……

  (转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