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聚焦释放数字经济更强动能
——省级两会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建言观察(一)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数字经济成为当下及未来的主要经济形态,并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强势崛起,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随着各地两会陆续召开,记者梳理两会提案发现,各地高度关注加快数字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发展愿望,“抢占数字经济高地”一词多有出现,提案中的省际数据对比也说明多地已在数字化改革中“暗自较劲”。其中,多个省级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聚焦本省数字化特点积极建言,献良策,谋未来。 都知“数字”好,也言改革难。数字化改革路上,转型意识不够到位、转型成本高、转型路径不明晰成为改革主体——企业的主要困惑。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于数字化改革动力还明显不足。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表示,近年来,广东引进培育一大批数字化服务商,累计推动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但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仍然存在整体战略规划缺乏、数智化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行业示范案例引领。 “建议遴选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打造数智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充分发挥‘排头兵’引领示范作用,为各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案例。”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表示,应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构筑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平台,通过大企业“建平台”和中小企业“用平台”来双向发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协作共赢的数字化生态。 “建设数字农业”“建设数字农村”也是多地省级两会的关注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广东数字乡村发展水平(46.4%)排全国第六。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相关提案中表示,建议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各领域建设标准,同时建设全省数字农业应用推广中心,支撑全省“三农”智慧大脑平台建设。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委员热议大湾区建设等话题 加快大湾区规则机制“软联通”
1月22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审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委员们聚焦报告内容,并结合自身领域,围绕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民生改善等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积极有为,认真履职尽责,助力省政协做好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促进团结、提振信心工作,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围绕这一话题,委员们畅所欲言,贡献“金点子”。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黄小彪建议,要充分激发县域内生动力,引领产业蓬勃发展。“建议充分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进一步关注‘空心村’的改造,并对低效工业厂房、园区进行增容增效,最大程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农业数字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成本高+普及率低”亟待破解
多个民主党派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部署,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新快报记者留意到,今年广东省两会,“以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成为多个民主党派关注的焦点。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带来的《关于加快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的提案同样指出,当前农业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政府和企业对数字农业的认识还不够,容易把数字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概念相混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及推广上。基层干部在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中,受建设资金不足、应用程序推广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工作积极性及改革动力不足。 此外,这些提案均提到,当前农业农村数字化还存在数字技术人员短缺、数字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业数据共享不充分等共性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 委员热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1月22日上午9时,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会议听取了广东省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委员们畅所欲言,对工作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数字农业等话题积极建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报告还提出,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3年广东省政协委员共提出100多件相关提案,推动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黄小彪在履职调研中发现,农业数字化整体转型发展仍然较慢。他建议,打造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加快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要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建设,支撑全省三农智慧大脑平台建设;要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社加乡村电商模式,带动乡村产业经济多元化,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