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 | 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建言:发挥广州北部四网融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粤港澳大湾区的利好持续加码,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新一年里,如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好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文章?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22日开幕,记者留意到,不少政协提案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为整个大湾区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建言献策。 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方面,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认为,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以及“湾区一港通”模式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目前存在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区域层面的港口管理机构等问题,港口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倾向。 对此,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下,从战略高度协调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基于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及“湾区一港通”模式,探索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同时,健全完善大湾区港口群政企协调合作和监督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合发展。 从“竞争”到“竞合”,这份政协提案建言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 2024年广东省两会期间,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向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进一步促进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大湾区港口群主要包括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东莞港、珠海港、惠州港、佛山港、中山港、江门港、肇庆港等十大港口。近年来,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试点积极推进,货物口岸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进出口环节费用进一步降低。据2023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消息,广东省缩短货物平均堆存期3天以上,累计开通航线57条,2023年运输货物超48万标箱,同比增加40.6%。 近年来,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持续关注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该提案认为,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实施后,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各港口间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倾向。建议在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基础上,构建协同发展、功能互补、分工合理、集约高效的港口群发展体系。 “现阶段港口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完全合作与完全竞争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也不仅仅是完全一致或者完全不一致的,区域港口群内港口间的关系已从‘竞争’趋于‘竞合’。”该提案认为,大湾区港口群合作空间越来越大,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港口群的全面协同,更好实现“一盘棋”的全局效应。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港口的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促进市场竞争有序化,提升大湾区各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 该提案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下,从战略高度协调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基于现有的“组合港”“一港通”模式,探索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探索完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和港口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大湾区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提振老字号、培育潮玩产业,广东省政协提案建言促进“一老一新”品牌消费 近年来,品牌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热点。2024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多份省政协提案关注培育老字号发展动能、打造潮玩产业集群等议题,从“一老一新”角度建言促进品牌消费,为激发消费新动能建言献策。 “在商务部2023年底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中,广东有两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12个品牌为‘附条件通过’,显示当前广东省老字号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向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推动老字号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促进品牌消费。 该提案指出,老字号承载着独特技艺、精深服务理念和商业文化精髓,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要引导强化老字号企业的制度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鼓励老字号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店铺外观和产品包装的改造,推动老字号的转型升级。 针对创新市场宣传推广方式,该提案建议,要推动老字号紧随潮流对接新生代的消费模式,积极跟进“618”“双11”等电商购物节,加强跨界合作,如与流行影视作品等联名,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引入“国潮”新风尚。促进老字号与文旅融合发展,加强老字号企业与商圈、景区合作,打造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高质量老字号一条街。推进粤港澳三地老字号品牌合作,在港澳举办专题展会,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参加,积极对外宣传推广广东老字号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潮品”消费,潮玩产业迎来新的增长点。广东是全国重要玩具制造产业集聚区,截至2022年,广东拥有动漫企业超20万家,玩具制造商超80万家。其中,东莞被誉为“中国潮玩之都”,拥有原创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包装装潢等全产业链条。据中国玩具协会统计,全球动漫衍生品有25%在东莞生产,中国近85%的潮玩产自东莞。 为此,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向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以潮玩为抓手,大力发展以东莞为核心的广东潮玩产业集群。建议强化原创潮玩品牌培育创新,壮大原创品牌设计的规模,拓宽潮玩文化消费的维度。建议利用新兴媒体、大流量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开展原创品牌营销推广,支持潮玩企业聘请流量网红参与宣传、营销的市场思路。同时,利用好广州和深圳的展会经济平台资源为潮玩产业赋能,扩大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的影响力,支持潮玩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潮玩艺术家和原创品牌设计师是发展潮玩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建议深化人才培养和集聚。”该提案建议,一方面统筹本土原创设计企业和人才资源,为潮玩制造产业提供强大的内容生产和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引进一批具备前沿创意设计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来大湾区就业创业,为潮玩产业发展提供智慧赋能,将东莞“中国潮玩之都”打造成世界级的产业集聚区。
广东省政协委员彭雪梅:打造专项平台,守护光明“视”界
“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健康广东建设,让我动力满满。”今年参会,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彭雪梅提交了3份提案,重点关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青少年身心健康话题。 对于如何用心用情更好履职,扎根医疗一线30载的彭雪梅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子”——专业、贴近、坚持。她自2018年起连续担任两届省政协委员,始终坚持把专业特长与委员履职紧密结合。 此次参会,彭雪梅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关注近视眼防治话题,建议将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的端口从“治”前移到“防”,尽快在广东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工程的专项平台,让视力保护工作更系统、更科学。 1月18日,彭雪梅赴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调研,了解广州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 为了写好提案,她多次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学校、家长,了解教室光照、学生学习和运动时长、学生视力不良率发展趋势等情况。 “如果近视人口持续增加,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会面临巨大缺口。因此,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彭雪梅说。 如何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彭雪梅说,要将端口前移,落在“防”上,而不是“治”上。同时,要将防治年龄前移到学前教育阶段。 因此,她建议,尽快在广东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工程的专项平台。该平台要构建“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学生—家长”六位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接入财政、教育、卫生、科技、宣传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端口,打造成集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眼筛查数据库、眼健康预防与治疗数据库、眼健康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数据库、科普活动数据库、产学研发数据库等多数据库集合的统一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眼健康预防的筛查、医疗数据的跟踪分析、基础科研的设立成果转换、科普工作的开展程度都有据可循。”彭雪梅说,希望以此平台科学地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特点,再通过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开展相关科研创新工作,用科学的数字化平台来管理眼健康工程。 “眼健康工程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积极配合的工程。”彭雪梅说,期待社会各界更加重视,一起守护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 6年的履职生涯,对彭雪梅而言,是一个充实自我的成长过程。“任省政协委员的这些年,我从一个只会低头做手术的医生,成长为主动关心和思考社会现象、提出问题并努力推动解决问题的人。”她说。 作为一名坚守手术台30年的麻醉医生,彭雪梅发现,近年来,急救药品涨价较快。她和团队梳理统计了2018年至2021年急救药品涨幅的情况,发现不少急救药品的供应价格短期内快速上涨,但同时,有些急救药品短缺,继而影响临床使用。 “急救药就像保障房,是抢救的紧要关头的必备药,不能随行就市,随意涨价。”彭雪梅说,为此,她于2022年初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我省急救药品价格监管力度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急救药价格监测和稳定措施。该提案得到了广东省医保局的重视。 2023年底,彭雪梅收到了一则消息:易短缺和急抢救药“小国采”中选结果出炉,17个品种采购成功,平均降价幅度57.69%。“药价高低,事关千家万户。经过多方协同配合、联动发力,使急救药品价格更加合理化,为患者减轻负担。”她说。 履职过程中,彭雪梅发现不少群众乐于对医生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对于来自医疗领域的委员而言,这是个优势,一定要利用起来。”她说,今后将不断丰富和提高业务水平,守好医者职责,践行医者初心,聚焦民生事、身边事、本职事,努力提出更好的提案,真正为民发声、为民献策。

(转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