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广州市海珠区总支部事迹


致公党广州市海珠区总支部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结合总支部工作实际,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党员社会服务意识,总支结构不断改善,总支的凝聚力显著提高,参政议政成效显著,基层组织建设上了新台阶。
一、积极响应本党中央号召,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按照致公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本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的要求,在致公党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的组织指导下,致公党海珠区总支部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和落实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为着力点,结合致公党广州市委布置的落实基层换届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考核标准,认真查找和总结近年来海珠区总支部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以及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努力将海珠区总支部建设成守信念、有本领、重品行、讲奉献、互帮互助的基层组织。
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海珠区总支部以支部为单位,对总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提建议,同时组织在职党员对作用发挥、服务社会及退休党员活动方式、制度设立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将意见和建议归纳到会后的整改工作中,力争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提高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强化领导班子政治责任意识。
海珠区总支部自2005年换届以来,在本党市委会领导和中共海珠区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按照致公党广州市委工作要求,围绕海珠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提高总支部领导班子政治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积极发挥党员的特点和优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9月海珠区总支部被评为“致公党广东省委先进集体”,2008年9月被评为“致公党广州市委参政议政先进集体”,2010年9月被评为“致公党广州市委先进集体”。
(一)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意识。海珠区总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总支部委员会议,自觉执行集体议事制度。同时,通过定期召开总支部谈心会,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从2007年初开始成立由总支部委员和党员中担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四员”组成的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学习。2008年总支部召开以党派名义推荐选举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两会”人员履职情况汇报会。把“两会”人员履职作为激励党员参政议政热情的工作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二)培养后备干部与完善班子建设相结合。经市委会同意,海珠区总支部根据在职党员人数的增长,及时地增建了一个支部,使各支部在职党员人数更合理,同时增补了总支委员和支部委员。使一些高素质、热心党务工作的年轻党员进入总支和支部班子,为他们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积累党务工作经验提供了平台。在组织党员进行社会活动中,海珠区总支部还积极营造党员发挥才干的环境和机会,逐步建立“项目专人负责、工作团体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实行分工负责,注重民主集中制。总支部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领导成员工作职责明确,能积极发挥个人才干和优势。同时在党员使用推荐,活动项目订立,经费使用分配等重大问题上,坚持按制度办事,集体决定的原则。
三、弘扬“致力为公”优秀传统,增强党员政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涉侨政党,我们着力宣传致力为公的理念。除了新党员培训班学习外,还在支部活动中请归侨老党员讲述致公党历史,推动多党合作的思想共识。海珠区总支部还注意加强与中共海珠区委统战部的联系,充分利用中共区委制定的民主党派与中共基层组织结对子制度,每年牵头组织一次到省内贫困山区开展扶贫助困活动。五年来分别和中共海珠区委统战部、江南中街、新港街、海珠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海珠区侨办、政协海珠区有关部委联合到从化市、龙川县、乳源市、始兴县、梅州大埔县开展捐衣、捐药、义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达26万元,总支部党员有近70人次参与了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影响了致公党党员的人生态度,又使他们对个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认识,并进一步巩固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团结合作的思想信念。在抗冰冻雪灾和汶川地震的救灾捐款中,总支的党员都积极参与,捐款出力。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
强化依章办事和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是做好党务工作的有力保证。我们在根据自身党务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的同时,努力探索新方法来推进党务工作。
(一)认真执行上级的各项党务工作制度
按照本党市委会党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海珠区总支部认真执行下发各项党务工作制度,以《基层组织工作细则》和《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文件精神的要求,明确基层组织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工作方式。以基层组织参政议政工作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来管理总支部的党务工作,使总支部的日常党务工作依章而行,规范而有条理,大大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
(二)以年度工作计划为依据,建立考核推荐制度。在组织发展中,我们每年都制定展组计划,并认真落实。5年来海珠总支新发展党员41人。现有党员94人,其中在职成员占60%;在职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56人,其中硕士6人,博士后1人。党员中,有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医生、律师、经济实体等界别,既保证了参政议政工作的需要,又有效地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知识结构和行业结构,使党员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大力宣传党员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建立总支委员与党员后备骨干、支部委员与一般党员联系的探访制度。几年来,对年老患病的党员能坚持上门探访、电话问候、医疗联系等,对逝世的党员能做到慰问家属,参加告别仪式等。对患病导致家庭困难的党员,除节日慰问外还发动大家募捐。前年,总支为一患病的党员募捐一万元治疗费用。对党员家庭成员就业、入学有困难的,总支部都发动党员间互帮互助。切实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四)建立活动平台,发挥退休党员作用。我们按照“维系老党员情感,发挥新党员作用”的思路,参照市委会做法,成立老年工作小组。由总支安排经费,组织退休党员举办郊游、健康讲座、联谊探访、舞蹈等活动。有效地促进总支党务工作的开展。现在,每半年一次的短途学习观光活动得到了退休党员的积极参与。
五、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成效显著。
几年来,总支的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荣誉。1人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2人获区政府嘉奖;3人晋升高级职称、2人晋升副高职称、1人提升正处职务、1人提升正科职务、2人提升副科职务。不少党员担任单位中层干部,不少党员在市、区组织的各种文艺、音乐、体育比赛中获得名次,在各类专业刊物中发表了论文。2009年,总支获得本党市委会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知识竞赛一等奖和“名健体育杯”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在参政议政方面,近五年来,总支部及担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员个人共向区人大、区政协提交建议及提案40余份。其中政协提案《建议整治城乡结合部商业网点应分步实施》,《关注民生,解决我区停车困难问题》,由于选题准确、调研详细,分别被《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刊登。党员个人提案《关于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促进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提案者还被广州电视台采访。2008年总支部在区政协全会提交的提案《建立区公有医院调解赔付监管制度》,被区政协主席会议定为首个由区民主党派督办的提案,并被评为优秀提案。2010年区政协全会,总支提案《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种类的建议》得到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反响,并作为区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几年来,总支部成员撰写文章并向有关报刊投稿被刊登的文章近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