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青同志目前担任致公党中山大学南校区总支委员,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和新型聚合物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参加致公党以来,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策,自觉遵守宪法以及各项法律制度。遵守致公党章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深刻的认识,有为推动改革开放、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统一大业的责任心。作为致公党广东省省委委员、中山大学总支委员会主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积极参与各级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以及归侨、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的联谊工作,为所在单位中山大学和所在海珠区的发展建设提出过许多积极建议。
伍青同志积极参政议政。2002年经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选区提名和选民投票选举当选为海珠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任期:2003.3-2007.3),在此期间积极为选区服务和视察调研。在人大代表视察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大北门广场由于管理责任不明确和经费缺乏,造成治安和卫生状况较差;凤凰村和下渡村等城中村外地流动人口多以及附近高校周围的出租学生公寓治安状况差,造成了对附件高校等单位的干扰,并发生多次与周围高校的冲突和人命案件;新港西路流动摊贩多、秩序混乱,造成对周边单位和公共交通的阻碍以及卫生状态差;滨江路许多路口缺乏红绿灯,造成行人过马路难。针对这些社会民生问题,在平常的人大代表小组会以及每年的代表大会上与其他代表一起向海珠区政府提出整治的具体建议和提出相关的代表提案。同时针对新港路高等院校比较集中,可以发挥他们对海珠区科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的作用,在2003年代表大会上以新港街代表小组名义提出建设新港路文化科技一条街的集体提案,获得接受为大会正式提案。这些建议和提案获得海珠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实施,其中一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新港街的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观。
作为致公党中山大学总支委员会主委,积极参与为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建议和意见。在中山大学中共党委组织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和意见征询会以及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研究生学制、教师工作岗位津贴分配、纪检部门工作情况和校园管理等提出积极的建议。并协助学校统战部做好民主党派建设和对贫困山区学校捐助等工作。
在本职工作方面,作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和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带头人之一,工作勤勤恳恳,对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指导认真负责、做好教书育人,作为研究生导师已为国家培养了50多名高学历(研究生)人才。科研工作努力创新,先后承担完成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广东省创新团队、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数十项科研项目,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1项,多次获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做学术报告。先后获中山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1项、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