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
术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业务工作方面。
1、教学工作。
任教以来,一直努力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学》、《饭店管理》、《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人文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等11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多次指导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专业野外实习,年平均学时数达348。严谨治教,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和科研成果用于启发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断将课本知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注意从社会现实问题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收效显著;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课程实际,灵活采取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实地考察、专题研究、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互动性好;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职业道德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在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和野外专业实习工作中,注意训练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在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历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成绩均为优秀,在师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在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定为优秀,并被评为惠州学院“优秀教师”,制作的《客源国概况》多媒体课件亦在学院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科研工作。
任教以来,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在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方面,共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②在教材编写方面,作为参编人完成了《旅游学教程》第七章的编写工作,约3万多字。③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为主持人完成了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横向课题(《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1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华南宁国期微体古植物及其他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获得惠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④在“服务业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论创新”的科学研究方向上,提出了“统一服务业地理学”的学科概念,在人地关系与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联系和实践应用方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并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此外,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相关论文。在科研实践中,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亦得到明显提高。
3、教研室工作。
作为地理(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把教研室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①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使地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秩序井然,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②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和科研研讨活动,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③加强学科建设。积极配合学院的专业调整,成功申报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东江流域地区培养急需的旅游、地理专业人才;主持了《旅游管理学科建设规划》、《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等学科规划的编制工作;主持编制和修订了旅游管理专业、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④加强实验室建设。在逐步完善已有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积极申办“模拟导游功能室”、“地理信息实验室”、“地理科学综合实验室”等建设项目,为本科合格评估打下基础。
4、其他业务工作。
2004年以来,先后三次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一、二、三届惠州市导游员技能大赛,先后有4名学生获得“惠州市十佳导游员”称号”,4名学生获得“惠州市优秀导游员”称号。由于组织工作出色,3次均获得“优秀组织奖”。先后7次组织和辅导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得较佳成绩,过关率达75%以上。2006年以来,先后四次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专题调查活动,受训学生有56人,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参政议政方面。
作为惠州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届政协委员,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①积极参加惠州市人大、政协组织的各项检查、考察和调研活动,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②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先后向市人大提交了多份议案和建议;向市政协提交了多篇提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为惠州市第五、六届特邀监察员,认真履行职责:①积极参加惠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广播电视系统、市旅游局等部门的行风评议工作。在行评工作中,积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代表的意见,每次均撰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②积极参加市纪委、监察局召开的全会、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及各种相关的座谈会、汇报会等。在监察工作中建诤言、献良策,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受到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的好评。
四、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作为致公党惠州学院支部主委,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
1、思想建设方面。
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坚持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每2个月左右召集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一次,每次都有相关的学习主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习情趣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如结合“和谐社会”的学习,开展对“执政为民”的讨论、开展对目前经济问题的讨论等等,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了党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除集中学习外,还要求支部党员平时认真阅读《中国致公》、《致公粤讯》、《粤海同心》等党派刊物和其他书刊、报纸等,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本党的相关工作。为了给党员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愉悦的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支部党员到龙门、河源、汕头、潮州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支部党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得到加强,同时,支部的凝聚力也明显增强。
2、作风建设方面。
作风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作风建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分工负责,支部主委负责全面,两位支委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经常召开支委会议,做到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商议支部工作;二是注意密切联系党员,认真听取党员的建议和意见,虚心学习,不断改进支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三是树立踏实肯干的作风,对每件工作、每项任务都事前制定出周全、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方案,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办实事、讲实效。
3、组织建设方面。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第一,重视班子建设,支部委员步调一致,团结协作;第二,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每2个月左右开展一次活动。通过活动,大大增强了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第三,在组织发展工作方面,按照组织发展工作的原则,做到重质重量。对要求加入党派的对象,积极做好发展前的考察工作,严把 “入口关”;第四,注重加强党员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支部党员参加市委会开办的新党员培训班和省委会主办的骨干培训班,以提高新党员的参政党意识和骨干党员的综合素质。
4、参政议政方面。
注重发挥支部党员的群体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党员围绕惠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撰写了相关的提案,从不同角度为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单位、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