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记同志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文献,严以律已,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技能,一贯热心党务和社会工作,积极响应致公党中央和省委号召,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表现突出:
一、精心谋划,推动致公党汕尾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
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按市委会工作安排,李秉记同志认真负责致公党汕尾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的实质“总指挥”的重任。他带领一班人认真研读《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本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致办发[2010]5号)、万钢主席和王钦敏常务副主席在中国致公党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省委领导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指示,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带队对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全面总结,并根据省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市县基层组织工作评估项目表》,参照兄弟市的做法,结合汕尾实际,制订了《致公党汕尾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方案》,出台了《致公党汕尾市基层组织建设指引》,并把开展活动与今年市委会换届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对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出周密谋划,使整个活动有目标方向、有组织领导、有时间安排、有原则要求、有方法步骤、有评价体系、有检查评比。《致公党汕尾市基层组织建设指引》的出台,结束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长期以来相对松散、随意的局面,使各基层组织从此有了努力的方向和规范运作的参照标准,为市委换届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热心党务,推动致公党汕尾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李秉记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做“勤务兵”。省委召开活动动员会后,组织人员制订了方案,进行周密部署,并组织实施。他逐一到海丰县委、城区总支和各支部进行全员动员和指导,组织广大党员重温党史,学习先进党员事迹,发动广大党员为规范组织建设出谋献策,在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创优争先”。积极指导和参与策划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主动为各基层组织提供参观、交流和开展组织活动的场所和经费,鼓励各基层组织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并及时加以推广。如对市直第二支部通过设立党员邮箱和QQ群,有效地克服了党员活动时间、经费、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使党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沟通更便捷、参与更广泛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根据党员书画爱好者众多的实际,积极协调省委筹建广东致公党书画院汕尾分院,使书画交流活动成为汕尾致公党员组织生活的一大特色。他常怀忧党之心,对党务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个场合大声呼吁“人才强党”,特别是针对汕尾致公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素质偏低,有的单位领导统战意识不强,对党派关心支持不够等等问题,他主动出击,广揽人才,加强与统战部门和党员所在部门的沟通,主持多期党员培训,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和为党员成长构筑平台。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今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11名,平均年龄36.3岁,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大多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公务员4名,中国书协书法家2名,高级教师5名。这些党员年富力壮,思维活跃,紧跟时脉膊,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又有一定组织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汕尾致公党的整体形象。
三、率先垂范,树立起汕尾致公党员的行动标杆。
李秉记同志有很强的参政议意识和能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坚持把履行党员职责,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与履行代表职责,参政议政紧密团结起来,提出了一些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提升了汕尾致公党员的参政议政水平。每年全国人大会议前夕,他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列出调研重点,借助当地人大机关的支持与配合,有针对性到机关、企业、农村进行调查走访,与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下岗工人、农民进行广泛交流,听取建议意见,把基层干部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带到全国人大会议。他在参政议政中,提出了几十个议案和建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如《关于推行预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的议案》被中央电视台称为“重磅议案”, 引起强烈反响,并和《关于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和财税扶持的建议》,被长江大学列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案例》的第八讲:《清新“两会”――监督从个案倾向制度》的教学案例。领衔提出的《关于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并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将之列为了重点代表建议予以督办。有关“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舆论环境,为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提供保障”的意见,在近几年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保障措施中得到了体现;有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降低中小银行准入门槛、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步伐、加快政策性金融的立法步伐”、“尽快推出创业板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银监会在金融体制改革中进行了一定探索;有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享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待遇”的建议,也纳入了城市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统筹考虑并付诸实施。他撰写的《实施“飞地管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六点建议》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6年第5期和第12期发表,引起有关方面关注。近年来,李秉记还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关于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旧”改造等专题调研组组长。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小丫跑两会” 、“见证履职”等栏目多次邀请他作专题访谈,其代表履职能力得到各级人大和媒体的肯定。
作为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带动群众通过劳动走共同富裕之路。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660户农户脱贫致富,有效地支持、推动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资2000万元支持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其中包括:资助陆丰市谭西镇深沟乡建设自来水工程,解决万余人的饮水问题;兴建了东海镇东环大道、崎砂村公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出资出力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正字戏,使正字剧团恢复演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扶助了30多名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组织多次“心系国防”双拥活动,一度成为解放军75210等部队授匾表彰的“拥军模范”;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不仅自己慷慨捐资,还发动亲友捐款,被致公党广东省委评为先进个人。
不管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李秉记以其学识上有造诣、工作上有贡献、品德上能服众,树立起汕尾致公党员的行动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