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致敬致公百年

【致敬致公百年】演讲作品展播第1期:致力为公,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双向奔赴


编者按

      5月23日,省委会举行“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共同迎接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

      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履职感悟和体会,以鲜活的实例、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回望中国致公党追随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百年光辉历程,传承致力为公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凝聚侨海报国建新功的奋进力量。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本期展播广州市委会党员李敏《致力为公,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双向奔赴》,该演讲作品获评本次演讲比赛一等奖。

致力为公,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双向奔赴

广州市委会李敏


演讲内容

      广州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乘着时代巍巍巨轮,许多致公党人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2025年,为深情回顾中国致公党百年峥嵘岁月路,广州市委会全面启动“寻迹百年致公”城市漫步活动。我有幸作为主题宣传片中的一位主讲人,在一篇篇贯穿百年的致公故事中回首烽火年代,在一处处历史建筑中踏寻热血荣光,感受致公党人跨越大洋的赤子之情,见证致力为公的精神丰碑!

致力为公,既是历史与城市脉搏的共鸣,也是深入街巷奔忙的初心。

      珠江水畔,矗立着一座传奇建筑——华南地区最早的火力发电厂“五仙门发电厂”。一百年前,这里澎湃的工业力量曾点亮珠江岸线的繁华商业区;而如今,它悄然蜕变为全国首家利用百年文物建筑建设的华侨专题博物馆。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此悠然感受着广府华侨的故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历史建筑焕然巨变的背后,源自致公党的一个提案。

      多年来,华侨为广州铸就辉煌,但缺少具象化反映华侨文化概貌的载体。为回应广大侨胞的热切呼声,致公党广州市委赴全国各地考察广泛听取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意见建议,并数十次深入街区现场选址调研,最终于2012年在政协大会上正式提议,将空置多年的五仙门发电厂旧址改造为广州华侨博物馆,为城市留下记忆,让华侨记住乡愁。提案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致力为公,既是不远万里的双向奔赴,也是守望乡愁的殷殷牵挂。

      为支持广州华侨博物馆建设,市委会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征集工作。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曾专门讲述我会致公党员陈健洪“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古巴14个省,挨家挨户走访300多个华侨家庭,开展历史物品征集工作。向母语已经讲得不流利的华侨征集文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半个世纪的疏离、万里重洋的隔绝,在陈健洪不懈地动员与劝说下,逐渐打开了局面。第一次去古巴的机票、家书、老钟表……古巴华裔将军阿曼多甚至含泪捐出了卡斯特罗晋升他为上将的一套衣服及七张珍贵照片。如今,这些信物跨越山海,终于在家乡有了属于它们独有的温度。

致力为公,既是血浓于水的赤子之心,也是凝心聚力的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广州,市委会正召集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40余名归侨,举办了四期“归侨历史记忆”座谈会。山长水阔不辞其远,赴汤蹈火不改其志。他们深情回顾了当年喜闻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义无反顾回到祖国怀抱的经历,并将自己珍藏的老物品、老证件、老照片悉数捐赠。市委会又发动党员自费组团远赴海外,把征集到的1000多件实物和2000页资料分批运回广州。这些物品史料见证着“致力为公”的初心,终让尘封岁月绽放文明之花!

      2022年,广州华侨博物馆正式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了海内外140多万人次。这座用乡愁浇筑的博物馆,正是华侨与祖国的双向奔赴——您以赤子之心报国,我以城市之魂相迎!汩汩江流中恒久激荡着爱国之情,汇聚成了致力为公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新时代致公党员,在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之间双向奔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奋斗,去开拓,去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