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致敬致公百年

【致敬致公百年】演讲作品展播第2期:赤子丹心 侨海报国


编者按

      5月23日,省委会举行“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共同迎接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

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履职感悟和体会,以鲜活的实例、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回望中国致公党追随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百年光辉历程,传承致力为公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凝聚侨海报国建新功的奋进力量。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本期展播东莞市委会王曼琳赤子丹心 侨海报国》,该演讲作品获评本次演讲比赛二等奖。

赤子丹心 侨海报国

东莞市委会王曼琳

演讲内容

      我是来自东莞文化阵线上的一名基层讲解员,也是一名扎根岭南侨乡的致公党员。今天,在见证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我想以一名“侨史讲述者”的身份,带大家走进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展柜前,触摸那份被岁月浸染的《星洲日报》,共同聆听跨越时空的侨海心声。

      在这张泛黄的报纸上,《惠侨救乡会第二次代表会宣言》的油墨虽已斑驳,但“40%支援新四军,40%注入东江游击队”的会议决定却令人记忆犹新。每当我为游客讲述这段历史时,总会想起1938年那个血色深秋——当惠州、东莞沦陷的消息传到南洋,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时任马来西亚致公党负责人官文森在吉隆坡惠州会馆振臂高呼:“我们虽远隔重洋,但血管里流的是中华儿女的血!”在他的号召下,10万惠属侨胞组建救乡会,富商捐出全部积蓄,女工摘下陪嫁金镯,连街头报童都把铜板投进募捐箱。这份宣言不是冰冷的文字,它是千万侨胞用生命写下的家国承诺。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样来自海外华侨、侨商的捐献比比皆是。早在1932年,司徒美堂就曾发文:特别通告五洲致公同仁,从速筹集巨款,以资接应前方军需饷食。1936年,中国致公党驻旧金山地方总部成立“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次年,后援会与兄弟组织合并为“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这支横跨美洲、墨西哥及中美洲的救亡网络,最终成为全美最庞大华侨抗日募捐体系。据统计,仅美洲致公堂系统就募集款项达500万美元,而在这背后,是每10个华侨就必有1人参与捐献的群情激涌……透过致公党人与海外华侨、侨商的共同努力,一条条联通海内外的“救援生命线”就此运转起来,一箱箱药品、一件件衣物、一笔笔捐款从海外游子的手中运抵了他们心中日夜守望的热土。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惠侨救乡会第二次代表会宣言》不再只是博物馆里一件单薄的展品,它犹如穿越时空的灯塔,映照着千万华侨“虽在异乡、不忘家国”的赤子情怀。

      而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海外游子不再需要遥望故乡,作为致公党侨海工作的前沿阵地,致公党东莞市委再次将侨商与归国学子们团结在一起,一场场“侨海”特色文化活动、一份份“侨海”特色政协提案,蓬勃涌动的“侨海”血液正注入“百千万工程”,源源不断“侨海”力量正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年,东莞致公的两会提案引发关注,以国际赛事为引擎撬动全球资源集聚、唤醒侨乡文脉中200余座沉睡的碉楼、联合海外侨企搭建算力共享平台,破解“东莞制造”向“东莞服务”跃升的技术瓶颈,透过致公这座联通海内外的桥梁,“侨海”力量正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

      从老报纸上的宣言文字,到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侨智联盟,从旧金山唐人街的牌楼到晨曦中的凤岗碉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是心手相牵、血脉相连之间那颗永不褪色的赤子丹心。值此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让我们共同许愿:愿情牵万里的侨海之心历久弥新,愿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