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3日,省委会举行“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共同迎接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 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履职感悟和体会,以鲜活的实例、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回望中国致公党追随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百年光辉历程,传承致力为公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凝聚侨海报国建新功的奋进力量。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本期展播深圳会党员邓乔山《致广大,尽精微》,该演讲作品获评本次演讲比赛二等奖。
致广大,尽精微
深圳市委会 邓乔山
演讲作品:
百年侨心:跨越山海的家国大义
80多年前,洪门元老司徒美堂先生,为抗日救国发起“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他以七旬高龄日夜奔走,筹集巨款支援抗战。他的故事,是致公党百年党史中无数爱国华侨的缩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诠释了何为“致广大”——那是跨越山海的家国大义,更是致公党人天下为公的赤子之心。
时代答卷:从战略提案到世纪工程
19年前,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张红桥、张曙光先生首倡兴建深中通道。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2024年,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运营,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毫米级”、“一日四筒”等创新纪录。致公党人以“致广大”的战略眼光谋篇布局,以“尽精微”的工匠精神雕琢细节,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续写着侨海报国的新篇章。
教育微光:书信里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我是人民教师,也是致公党党员。我深知,教育的“致广大”,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的“尽精微”,是给每个孩子关注和爱护的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广东教育的飞速发展,让我始终铭记基层教育工作者责任。我立足三尺讲台,用知识点亮孩子的未来;我提笔写下一封封家书,用温暖的语言传递爱和鼓励;我积极参与党派活动,用微薄的力量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自参加工作起,我便开展了“见字如面,爱的抱抱”书信活动。每逢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我都会给班上的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一封千余字的家书,细数孩子在校发生的趣事和点滴进步。八年时间,六百多封家书,累计数十万字。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既要有致广大的格局,更要有尽精微的共情。书信里,我写下看见、写下肯定、写下期待。我会这样劝慰暂时落后的孩子——“咱不急,老师陪你慢慢走”;也会夸赞热心助人的孩子——“你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棒棒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把看见变成信,用信寄托爱,信与信的沟通就是心与心的流动。
慢慢地,家长也开始给我写回信:“感谢您,老师。您的信让我看见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孩子惊喜地跟我说:我的老师真了解我!我知道,那是因为您对孩子特别用心。”
每次收到学生回信就像拆开期待已久的礼物。“谢谢老师!您的信让我从胆怯害羞到自信表达,那感觉真好!”,“老师,我永远忘不了五千米冲刺到终点的时候,您温暖的拥抱,给了我无尽的力量。”
《南方都市报》曾以整版报道我的书信行动,评论认为这是“用柔和的方式守护成长”。我想,俯身倾听、提笔细说,教育民生工程建立在对每个家庭的尊重,“人民至上”的行动需要以情感浸润心田。
微光成炬:从个体关怀到教育创新
信来信往间,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已毕业的学生仍会不时给我写信,提及刚上初中的不适应。据此,我在民主党派座谈会上提出推进“小初衔接”建议。两年过去,我们单位已形成小初同课异构教研、初中校园参观、小初家长宣讲会等系列机制,让教育衔接从理念变为实践。我还曾作为党员代表,参加深圳市政协组织的“委员议事厅”、深圳电台主办的“政协热线”,与各界专家一起,分享了对“学有优教、智引未来”的理解和建议。
2023年12月,我荣获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科组一等奖第一名。我想,这份荣誉背后,既是学生的成长,也是家长的信任,更是“致广大,尽精微”的信念坚守。
致力为公,侨海报国
“致广大,尽精微”出自儒家经典《礼记 中庸》。这六个字,是司徒美堂先生毁家纾难的胸襟,是深中通道建设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我们中国致公党人的行动指南。从抗战时期的救国筹饷,到新时代的建言献策;从教育一线的书信传情,到城市发展的战略擘画,致公党人始终以“国之大者”为念,以“精微之功”为行。
百年征程再出发,让我们以“致力为公”为舵,以“侨海报国”为帆,既做心怀国之大者的追梦人,更做深耕寸寸微功的实干家。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