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3日,省委会举行“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共同迎接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 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履职感悟和体会,以鲜活的实例、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回望中国致公党追随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百年光辉历程,传承致力为公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凝聚侨海报国建新功的奋进力量。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本期展播茂名市委会党员李观富《廿载助学致公情 初心如磐薪火传》,该演讲作品获评本次演讲比赛三等奖。
廿载助学致公情 初心如磐薪火传
茂名市委会党员 李观富
演讲作品:
在这见证中国致公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我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爱心、关于坚持、关于传承的温暖故事,它就是致公党茂名市委会“致公助学”的故事!
广东茂名,是一座以“好心”闻名的城市。“好心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里传承千年,早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而“致公助学”,正是我们致公党茂名市委会用行动诠释这份“好心精神”的生动实践!
二十多年来,我们以特殊党费、年年捐助、人人参与的方式,开展“致公助学”,累计募集资金超百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千余人次。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双手的托举,是无数颗心的凝聚,更是“致力为公”理念的鲜活写照!
二十多年前,致公党茂名市委会的领导班子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在校学生因经济困难等原因,面临着失学的风险。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决定发起“致公助学”。
那时候,普通职工的工资一个月也才几百块钱。时任主委邵杭伟同志左思右想,带头捐出了1000元,其他班子成员紧随其后。在向全体党员宣布这一决定后,党员们的回应相当强烈,你300,我200,就这样通过特殊党费、人人参与的方式,筹到了“致公助学”的第一笔资金。
涓涓细流,终成江海。在“特殊党费”的号召下,每一位致公党员都成为助学路上的同行者。邵杭伟、朱健超、李小乔等同志连续二十多年,每年参与“致公助学”捐款。
还有温家珑、关鹏等同志,累计捐款超过了10万元。90后企业家谢锦棠,虽然入党时间较短,但是捐款金额却超过了3万元,并且主动携手茂名市侨联和致公党茂名市委会,联合发起了“致公助学·爱心午托”公益项目,为困难家庭和回茂创业的侨胞、海归子女提供免费的午托服务。
更令人动容的是,茂名石化公司支部原主委周雪云同志,在调离茂名10多年后,依然继续支持“致公助学”。受资助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两名同学,在参加工作后,主动提出要参加“致公助学”捐款。
二十多年来,“致公助学”的顺利开展,除了茂名致公党员们的踊跃参与,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致公党茂名市委会积极争取各级中共党委、统战部门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推动“致公助学”在茂名的各所学校和对口扶贫家庭定点定期开展。
茂名市委会还积极拓展“致公助学”平台,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重庆酉阳和贵州毕节等地,也有“致公助学”资金的投入和参与,助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致公助学”的资助范围越来越大了,影响也越来越广了。有很多人通过“致公助学”认识了致公党,了解了统一战线。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海外侨胞和洪门人士,纷纷主动参与“致公助学”捐款,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怀念以及对同胞的爱。
二十载春秋,初心如磐;二十载耕耘,硕果累累。今天,“致公助学”早已超越一个项目的意义,它是一代代致公党人用爱心铸就的精神丰碑,是“好心之城”最温暖的注脚!
各位朋友,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共同许下承诺:以爱心播种希望,以恒心守护梦想,以行动传承“致力为公”的誓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