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的一天,致公党汕头市委会机关干部以及党员代表拜访致公党市委会老领导庄和诚教授。庄教授热情爽朗,非常健谈,跟大家分享了不少精彩往事。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异乡 心系祖国
庄和诚教授祖籍福建惠安,1940年3月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勿里洞(Belitung),并在那里成长。受父亲、叔父等老一辈人的影响,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少年时代就读过数十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汉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等等,为汉语及文学修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印尼最负盛名的华侨中学――雅加达的巴城中学。这是一所名师荟萃、学风优良的名校,语文、历史、地理等大部分采用中国大陆的统一教材,数理化也由早先的英文版改为汉语版。1958年高中毕业后,因不愿随父亲和叔父经商,他应聘到勿里洞一所华侨学校――建新学校的初中部任教,教英文、几何和中国历史。
然而,60年代印尼政府的排华浪潮打破了华侨的平静生活,不少华侨惨遭迫害。一些侨校被强行封闭,侨商的正常营业也大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庄和诚面临两种选择:到其他国家留学或者回到祖国。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叔父劝他到新加坡南洋大学或英国深造。而他却一心向往着祖国,最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毅然决定回国。1960年6月,年仅20岁的庄和诚作为副团长,带领数百个人组成的归国团抵达广州。后来,他在政府的安排下分配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
这批归侨中带有家眷的大多数被安排在华侨农场,学生则安排在华侨学校补习,而庄和诚直接考进了云南大学。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他放弃了原先喜爱的数学和历史专业,而改选了英语专业。在访谈过程中庄教授常常感叹,人的一生过得很快,人的命运,三分天注定,七分要靠打拼。回国后的庄和诚,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尝尽了酸甜苦辣。
硕果累累 桃李天下
庄和诚在云南大学就读期间,由于学习优秀、表现突出,被评为“四年一评”的三好生。但是由于当时的左倾思想的影响,作为华侨资本家出身的侨生在入团、留校、出国等问题上屡遭阻滞。他在入校的第一年就写了入团申请书,但却一直没有被批准。毕业时,成绩优异的他被提名留校任教,却因“非党非团”的特殊身份,难以通过。时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李广田,知道此事后拍案而起,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党的政策重在表现。最后由于李校长的坚持和多名教授的支持,庄和诚成功留校,在外语系从事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研究。
粉碎“四人帮”后,1978 年高教部决定从全国各大院校当中选拔30名优秀英语教师出国深造。庄和诚顺利通过了全国性口笔试,被选上了。可是又因其“特殊身份”被省委组织部卡了下来。后经多位知名教授,专家极力推荐才得以顺利通过。从国外进修回来后,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并在1985年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随后又被任命为云南大学外文系常务副系主任,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7年,在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的亲自过问下,由国家教委下调令,将庄教授从云南大学调到新成立的汕头大学。不久,就任汕头大学外语系主任兼中共党总支书记。到了汕头大学,庄教授勤于著书立说,注重教书育人。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自1989年起,庄教授多年还一直担任汕头大学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在41个春秋的高校教学与科研中,庄教授对英语语言与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英语词汇学,词源与文化方面的研究,出版了《英语语源新说》《英语词源趣谈》《英语习语探源》《英语名祖词语趣谈》等6部专著,并先后在全国各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语言学译文60多篇。如今,庄教授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现在他虽然已退休多年,年近耄耋,但仍然笔耕不辍,他另一新著《英语习语源流趣谈》(第2版)将于近期面世。
致力为公 积极参政
作为一名归侨高级知识分子,庄和诚教授早在1984年就在昆明加入了致公党。他历任中国致公党云南省委知识分子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致公党汕头市第三届委员会主委(1996.12---2002.3)、政协汕头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作为早年加入致公党的老党员,他对昆明和汕头的致公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了发挥致公党侨海特点和优势,更广泛的结交海外朋友,做好海外有影响的重点人物和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庄教授于1999年1月以汕头市政府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赴澳门考察访问。期间拜访了“澳门潮州同乡会”、“澳门日报社”、“中国驻澳门联络处”等机构,加深了与海外侨胞及有关人士的友谊。他还经常带团访问和接待各地的致公党组织,加强与他们的联络。
庄教授还积极参政议政,开展调研工作。1990年10月,他与别人合作撰写了《联合政协调查市民营科技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1年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他撰写了《汕头的翻译市场亟需规范化》等提案。如今,庄教授虽然退出了致公党的领导岗位,但是,他还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发挥光和热,贡献正能量。
照顾亲人 无怨无悔
庄和诚教授的老伴黄秀兰,也是印尼归侨,也是于1960年印度尼西亚排华期间回国的。他们于1969年结婚,至今己有50载。他们同为归侨,同在汕大外语系教书,同为一个党派的同志,感情甚笃。但不幸的是,老伴于1999 年因脑腔隙间梗塞病倒了,从此卧床不起。庄教授担负起了照顾老伴的重任,在工作的同时,对老伴的治疗和生活,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虽然家中请了保姆,但他每天还得亲自为她配营养餐及各种水果,并坚持给她按摩、捶背、揉小腹等,并放一些黄老师喜欢听的老歌和音乐。二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用乐观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难能可贵。
从庄教授家走出来,他的话语还在大家耳边萦绕。从庄教授身上我们看到,生活的道路虽然并不平坦,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不忘初心,以积极平和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努力奋斗!
(作者:致公党汕头市委会汕头大学总支部党员 宋钢)